論壇精華帖:http://www.sgmnsk.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9
aimin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上海市
發帖數量: 75
語法教學--既然語文學科承擔著語言教學任務,這又怎么能不要呢?
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教語法?
我想這樣討論才有意義!
我還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在什么時機教學生語法最佳?
我想這個問題可能更具有挑戰性!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10-19-2001 07:42 PM
luyanlaoshi
老鳥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發帖數量: 52
古人教語法嗎
我想問一個問題:教語法的目的是什么嗎?這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嗎?古人學語法嗎?他們的表達能力也不見得差啊!
11-02-2001 07:57 PM
aimin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上海市
發帖數量: 75
“古人教語法嗎?”或許,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才更合適:古人是怎樣掌握語法的?
我想,這里首先涉及這樣一個問題:語法是否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是不是人們語言交際時必不可少的?
如果回答“是”,那么,“教不教”是不存在問題的。而是“怎樣教”的問題!
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生活中必需的,即使“正規教育”不存在,人類社會自由讓其流傳下去的方法和途徑。“正規教育”之所以存在,說到底,是一個“加速器”,能夠使這種流傳更可靠、更有效!
語法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正應該來看看,古人是怎樣將“語法”傳遞流傳下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11-03-2001 11:29 AM
luyanlaoshi
老鳥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發帖數量: 52
古人是怎樣學習語言的
古人是怎樣掌握語法的?不如這樣問;古人是怎樣掌握語言的?語法說到底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習慣是在實踐中養成的.所以只要你運用語言,你就會遵守約定俗成的規范(語法).所以根本用不著特別提出所謂的語法教學.對于母語學習者來說,即使他對語法一竅不通他仍然能運用語言.就語文教學而言,學了語法是不是能加速語文能力的提高似乎也缺乏有力的證據.我想有些東西是不用教就會的,比如小孩子生下來就會吃奶.所以教育不是萬能的.
11-03-2001 04:17 PM
aimin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上海市
發帖數量: 75
十分贊同!
記得好象是啟功先生說過,我們現在賴以進行語法教學的“語法理論與體系”,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描述或揭示了中國語言的實際?
--本人十分贊同這個觀點!
如果確實是揭示了,那么為什么還有不少“特例”?還有不少無法解釋、或者是“削足適履”的解釋的“語法現象”?
如果不是,那么我們據此進行的“加速”式的教學意義何在?能實現“加速”的目的嗎?
所以,不是教育的功能有懷疑,而是我們用以來教的內容有問題!
事實上,多少年了,我們并沒有解決語文到底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難怪--低效、無效是必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11-03-2001 11:42 PM
xxhuar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發帖數量: 64
記得當初念中學時,最大的感觸就是語法教學眾說不一,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一個新的語法體系,所以報考了中文系(各位見笑了)。現在想來,語法學習給我的最大好處就是知道怎樣解答相關試題,其他作用則很是寥寥。
11-04-2001 05:54 PM
aimin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上海市
發帖數量: 75
有語言存在,就有語言規則的存在!這種規則,大概就是所謂的“語法”!
不怕見笑,當年在中文系讀書時,覺得天下所有的“漢語語法”盡在自己掌握之中。
走出校門,才知道這些“語法”的功能實在有限。以至于每次講語法,總要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空間,以應付學生們帶來的無窮無盡的特例!
直到看到了啟功的書,才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我們自以為能說明漢語語言規則的所謂“語法”,原來并沒有說明漢語的真正規則!
所以,我反而感到釋然--原來時代還給我們留著創造的余地!
所以,xxhuar的愿望,還是有實現的可能!或許。到那個時候,語法教學一定會真正起到學習語言的“加速器”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11-04-2001 07:38 PM
桐葉
老鳥
注冊日期: Sep 2001
來自:
發帖數量: 44
英雄尚有用武之地
各位壯志令人欽佩!
11-05-2001 05:17 PM
aimin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上海市
發帖數量: 75
眾人拾柴火焰高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11-05-2001 08:57 PM
violet
江湖小菜鳥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北京
發帖數量: 11
對名家名篇中的語法問題也不能忽略
看到各位老師的討論,本人受益匪淺。正巧今天上午帶領學生閱讀《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遇到了幾處語法問題,原文如下:
① 不論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國歷史,在許多黨員的心目中還是漆黑一團。
② 有些人對于自己的東西既無知識,于是剩下了希臘和外國故事,也是可憐得很,從外國故紙堆中零星地檢來的。
③ 這種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別是對于中級以上的干部,害處就更大。
①句中的“不論”、②句中的“既”可否這樣用?③句是一個什么復句?很顯然這三個句子都有問題,但在教學中由于是名人名篇,卻經常被忽略。我想這也應該是講授語法抓住的時機吧!學生將課文看作典范,但課文中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記得在《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中有這樣一句:
“這好比一人遠遠的而來,最初我們只看到他穿的是長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臉或圓臉,最后,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
很顯然這句話是病句,因為聲音是無法看到的。但這句話卻被作為高考試題(北京市高等職業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試題)出現在試卷上,并且是一道四選一的填空題,讓考生選擇“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填在“看清了”的后面。
語法的學習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印象更深刻。面對課文中出現的語法問題我們不能忽視,更不要因為是名人名篇而采取“模糊”的態度。
11-07-2001 04:16 PM
xxhuar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發帖數量: 64
同意!這些句子確實有問題。由于時代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所謂“名家名作”也會有不少語法問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在收入教材之前,一些比較明顯的謬誤為什么不可以先更正呢?
11-07-2001 06:19 PM
aimin
初級小蝦米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上海市
發帖數量: 75
這里似乎涉及到一個對“語法”依據的語言現象的界定問題!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定義是--以現代典范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不知道是否背錯了)。
這樣一來就帶來一個問題:“典范的白話文著作”又如何界定?當時好象是--毛澤東選集、魯迅著作。
這樣一來,又帶來一個問題:這些著作中如果有不和語法的怎么辦?
--看來樓上幾位提出的問題,還是回到這個已經有好長時間都沒有定論的問題了!
我讀大學已經是近20年前的事了,不知最近大學里講語法有沒有新的“典范的白話文著作”的新說法嗎?
__________________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11-07-2001 07:52 PM
友情至上
中級大蝦
注冊日期: Oct 2001
來自: 樂清
發帖數量: 113
語法教學,這是個難題。
看來我們只能照本宣科了:(
教材上叫我們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我們永遠是教學園地里一頭愚鈍且勤勉的黃牛。
----
了解本帖更多的信息,請訪問: http://www.sgmnsk.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