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空港中學 李存竺
中考結束,又一屆初三畢業了,孩子們創出了幾分輝煌,留下了些許遺憾,但那位學生小W,它帶給我的卻是自信、成就、滿足、幸福。想當初,他進入初中,在入學分班測試中只得了“1”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差生!這樣的孩子,該怎么辦?其實,仔細琢磨, “差生”只是學校老師制造的名詞,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試想,這些學校里的所謂的差生,有那一個不是家中的寶貝疙瘩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又有那一位不能長大成為從事各行各業的社會公民?面對差生,家長們半推半就或聽之任之,指望學校教育,而老師們避而遠之或深惡痛疾,指望社會嚴加管教,社會呢,所做的只得是隔岸觀火隔靴搔癢,顯得勢單力薄鞭長莫及。難道差生真的是不成鋼的“鐵”,不怕燙的“豬”,無可救藥的“頑劣”嗎?面對品行不端、態度不正、習慣不良、心健不全、成績不佳的差生,我們該如何是好?
困惑之時,我們迎來了新世紀,更迎來了新課改。手捧紅頭文件,我欣喜若狂如饑似渴,我潛心研讀獲益匪淺。
--新課程教學改革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倡導建構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
--過去教師是《教學大綱》的貫徹者、教材的執行者。現在新課程賦予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課程計劃與標準的執行者,同時還是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使用者。教師可以超越教材,可以合理取舍教材。
--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行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獨特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征。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破特征。問題性是現代學習的重要特征。通過對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解,我切實把握了現代學習方式的精神實質,明白了傳統的填鴨式違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低估和漠視了學生的獨立性、獨特性,忽略了學生的體驗性,沒顧及學生的問題性。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胸有成竹地實踐著,銳意進取地開拓著。我時時刻刻告誡自己:“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未來文明的創造者”自古行行出狀元,相信人人能成才“把人當作人來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展示教育的生機與活力”“讓每個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獲得和諧發展。
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以前所謂的差生,他們不過只是成績暫時落后而已,勞動不是挺積極的嗎,繪畫不是挺好的嗎,籃球不是打的挺棒的嗎,與人交往不是挺老練的嗎。捫心自問,我們以前的這么多年的教育,似乎全部在應試,在摧殘,老師成了教書呆子教書匠,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學生成了考試的奴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于是,我豁然開朗釋然開懷。從此,我的眼里沒有差生!我要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讓他們全面發展,讓他們茁壯成長。
解開了“差生”的疙瘩,心里別提有多舒暢!我走進特別學生當中,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品味它們的酸甜苦辣,與特別學生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和衷共濟共度難關。
我平心靜氣的打開小W的入學試卷,語基部分,滿紙紅叉叉,只有作文以“有------真好”為題,他寫了一行字:“我叫小W,有我真好。”看著那可憐巴巴的“1”分,我并沒有批評他,而是和藹可親地讓他說說為什么我真好,他楞了一下,紅著臉,結結巴巴地說了一段不太通順的話,我覺得并不賴,讓他拿筆寫下來。這可犯難了--許多字詞他不會寫!我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你看你,寫了一句話,可以得1分,如果把那段話寫下來可以得10分。我知道你很想得高分對不對?”他通快點點頭。“那我們就從1開始,像30分、50分、100分邁進好不好?那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漢語拼音。”我拿出復印好的小學課本“a、o、e”起來。
“我會讀了,你呢?”“會”;“我會寫了,你呢?”“會”;“我會背了,你呢?”“會”;“我會默了,你呢?”“會!”三天下來,所有韻母他都拼讀默寫正確,他笑了,我也笑了。但在學習聲母時,“b、p、m”沒費勁,教到“f”時,他的臉“騰”的一下子紅到了耳根,怎么也不肯張嘴讀。我耐心啟發他,叫他不要怕,“你看看老師指著的是什么你就說什么”,我本來想讓他說出“如來佛”的,那只他卻說出了“菩薩”,我讓他在想想,他的臉更紅了,甚至低下了頭,我仍指著圖片,鼓勵他大膽地說。終于他鼓起勇氣小聲地說“肚臍子”。說完他忍不住笑了。我不覺恍然大悟,也笑了,立即糾正了自己的指位,見了孫悟空的故事引導他說出“如來佛”,他終于學會了讀“f”。就這樣,利用一周時間,他學會了漢語拼音。“你真棒,只花了一周時間就掌握了別人需要一年才能學會的內容。”“這奇跡的創造者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在意聚居的表揚鼓勵聲中,我又拿出那份試卷,讓他用漢語拼音寫一段話。他一揮而就,我讀讀,還行,拿起紅筆稍作修改,鄭重的給他打了個“10”分。并及時給他加油鼓勁“由1分到10分,多大的進步啊,簡直是飛躍!”
有了識字的拐杖,他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我又不失時機的教會了他查字典地方法,他一下子認識了許多漢字,內心十分高興。一學期下來,他居然掌握了小學里的大多數漢字,本學期的漢字也學會不少。我再次翻開那份試卷,讓他再寫一段話,他高高興興地寫了一篇作文。我閱過之后,當場給了他30分。他喜不自禁,手舞足蹈。快樂在他的心里蕩漾開來,流露在眸子里,洋溢在胖嘟嘟的臉蛋上。那幸福不僅僅屬于他,還屬于我,我成了!我雖不是上帝,能拯救黎民;雖不是元帥,能統帥三軍。但我是特別學生的良師,是特別學生的益友,我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合作者、引導者。我成功了!我讓特別學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我讓一個學習成績很特別的學生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擁有了立足社會的最最基本的能力。
小W成功了,還有什么特別學生?于是我把其他特別學生組織起來,滿腔熱忱的對他們說:“國家對你們實行義務教育,老師對你們進行免費輔導,你們愿意嗎?”--誠懇的態度誠摯的話語,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你們只是暫時落后,但你們并不比別人少一只眼睛或一只耳朵,別人學得會,相信你們也能行!”自信的鼓勵堅定的語氣,沒有點滴批評指責。“你們的成績老是止步不前,這么一丁點的分數,丟的是自己的臉,傷的是父母的心啊!”--善意的提醒期待的目光,沒有些許的冷嘲熱諷。
于是我講故事給他們聽,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學校里眾人皆知的后進生,教師罵他對詩一竅不通;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讀中學時,因成績不良而被老師家長視為智力低下的人;童話大王“皮皮魯之父”鄭淵潔,曾因成績差而被學校開除;當紅作家韓寒,上中學時幾乎門門不及格……
于是,我找資料給他們看,日本心理學家多胡輝在《幼兒才能開發》一書中說“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假如我們拋開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棟梁之才。”斯皮爾慢教授一再說過“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天才,每一個人都可能是白癡。他在某些事業上是天才,但在某一些事業上是白癡,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職業上又是天才又是白癡。換句話說,人人是天才,人人是白癡。”
回想起來,曾經有那么多美麗的瞬間讓我忽視,有那么多關鍵的時刻被我壟斷。關閉孩子們求知心窗的,不是別人,也許恰恰就是我自己。也許是我近乎完美的課堂設計,堵住了孩子們泉涌的思想之源;也許是我滔滔不絕、規范細致的講授,澆滅了孩子們自由馳騁的聯想想象。我明白了課堂不是老師的獨奏,而是師與生生與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學生,而老師只是那個伴奏者!必須允許他們“據理力爭”,善待他們的“天馬行空”,保護他們的“桀驁不馴”,鼓勵他們的“各領風騷”,才能打造出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學習生活!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一名年富力強的語文教師。在三尺講臺,我慶幸,我驕傲,我自豪。因為我趕上了新的課程改革。新的理念,使我如魚得水如虎添翼。乘著新課改的東風,我直上青云,高屋建瓴;駕著新課改的航船,我直掛云帆,劈波斬浪;擁著新課改的利劍,我劈荊斬棘,勇往直前。在新課程改革最為波瀾壯闊的樂章中,我要飛得更高,探究得更深,踐行得更遠。
近十年的摸爬滾打中,我知道新課程改革的實質是什么了。在新課程改革的星空下,教育應該是師生在心靈邂逅是彼此微笑著,交流情感分享智慧;教育應該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生命時滿懷期待地潤澤靈魂,放飛自由;教育意味著以石激石的火花迸射,以情動情的相互融合;教育意味著用智慧開啟智慧,用靈魂塑造靈魂。新課程改革帶給教育的應該是更多的平等、尊重和愛。
謝謝你,新的課程改革,謝謝你,那難忘的“1”分!
李存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