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譽
散文是美文,是文質相稱、形神俱美的藝術品。古人說:“文因質立,質資文宣。”散文美表現在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散文的本質是審美的。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既有內在美又有形式美的美文。其實十分司空見慣的荷塘上的淡淡月色和月色下淡淡的荷景,經朱自清先生的大筆渲染,便寓意深刻,竟成了人們心中一道揮之不去的憂傷風景。本文就以《荷塘月色》為例,試從結構、語言、意境三方面來說明散文的審美特質。
一、結構美
散文的結構是屬于形式范疇。形式因內容而確立,形式表現內容。散文結構靈活,隨意自由,蘇東坡曾說過:“萬斛泉涌,不擇地而出”,“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但是,隨物賦形并不等于任意成形,它首先應當與內容有機結合,要恰當、完美地表現內容。所以,這就要求散文的結構必須是一個飽滿豐富的有機整體,雖然“本質是散的,但須有詩的圓滿,完整如珍珠,也具有小說的嚴密緊湊如建筑!保ê纹浞颊Z)
《荷塘月色》在謀篇布局上似乎很隨意,實際上卻是匠心獨具。文章起承轉合,首尾呼應,回環反復,果因相連,具有散中見整,整中有散的結構藝術。
先說首尾呼應。文章的首尾至少有三處相互照應。一是開頭的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是全文的文眼,其實也是一個懸念。文章的結尾照應的句子回答這個懸念:“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倍情_頭的“妻在屋里拍著閏兒,模模糊糊地哼著眠歌”,與結尾的“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相呼應。三是開頭的“我悄悄地披了衣衫,帶上門出去”與結尾處的“輕輕地推門進去”,這兩處的呼應極為緊密,“悄悄”與“輕輕”說明了我的心情并沒有多大改變。首尾的三處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有機統一。
起承轉合,果因相連,則體現在全文的結構上。依照傳統的劃分方法,《荷》的全文可分三大部分。這三大分部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情→景→情。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表現為:心里頗不寧靜(因)→觀荷塘月色(果)(因)→想起采蓮的事(果)(因)→惦著江南(果)(因)→心里頗不寧靜(果)。據此,全文的結構如果用一個簡單的圖示則是:
景(荷塘)
觀 憶
情 景(江南)
情
這種起承轉合、果因相連的結構收到了一種渾圓一體意脈貫通的審美效果。
二、語言美
散文是語言藝術。語言既是意符,又是音符。散文的語言,不光光要精確達意,更要與全篇意境諧調,意蘊一致,巧妙地繪形傳神,還要注意音節的精美。任何一篇成功的散文,都既要寫出事物的形,又要傳出事物的神,從而形神兼備地表現生活中本質美的形象,以此作為抒發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的基礎。
傳統的散文語言技法多種多樣!逗商猎律芬晃闹畜w現出來的就有以下幾種:
一是“通感”。它用各種藝術手段把讀者的聽覺、視覺、嗅覺等溝通起來,共同參與對散文的藝術欣賞。文章的第二部份中,用“渺茫的歌聲”來形容荷花的清香,用“籠著輕紗的夢”來形容在月光薄霧籠罩下的荷葉和花,用“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來形容光和影。采用“通感”的手法,調動了讀者的多種感覺器官,因而引起了豐富的聯想,使文章產生更大的藝術魅力。
二是“比擬”。它將物擬成人,或將人擬成物,或將一物擬作另一物。它不僅使描畫對象更加形象生動,而且還能起到化靜為動的神奇作用。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朵兒的”一句,“裊娜”“羞澀”兩詞可以讓我們想象荷花儀態萬千嬌羞不已的媚態;又如“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一句,則有不見風,而風自空穴來的效果;再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一句,物靜而情動,葉子與流水兩眼相望,含情脈脈,風姿綽約。
三是部分地重復語言。在重復中開拓出新的意義,產生回環往復的藝術效果。這種重復語言主要有疊音詞、雙聲疊韻詞等。光在文章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裊娜”、“粒!、“星星”、“縷縷”、“渺!薄ⅰ懊苊堋、“脈脈”等十一個詞。這些詞除了精確達意外,在音節上更是給人以瑯瑯上回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三、意境美
生動傳神、濃郁深邃的意境往往構成了一篇好的散文作品的生命。在一個詩情畫意的散文意境中,“意”與“境”是高度統一的,以境孕情,緣情造境,境隨意高,意以境顯。意與境的有機結合,其實就是內情與外景的水乳交融,形神情理的和諧統一。
如果從物我關系這個角度來看“意境”,我們不妨可以把“意”看成是“我”,把“境”看成是“物”,所謂“意境 ”其實就是“物我合一”。根據這一點,《荷》文“物我”關系按照內容順序可以表文為:
我是我 我是我
物我合一
物是物 物是物
在這種“物”與“我”的分與合中,巧妙地表達了作者情感的變化:我是我,物是物時,花自凋零我自悲,作者的心中有一縷淡淡的哀愁;物我合一時,則是進入了忘我境界,心中自有一股淡淡的喜悅!逗伞肺闹械奈镂液弦坏囊饩趁,主要是體現在第二部分中。
如果從景與情的關系角度來看“意境”,則“意”便是情,“境”便是景,意境就是情景交融。首先講“境”,即散文所描繪的圖畫。優秀的散文家也是一個丹青妙手,只不過他繪畫時所用的不是線條與顏料,而是語言,他用語言設計出多彩的顏色和多樣的線條!熬秤梢庠臁,境要與意諧調一致!逗伞肺闹凶髡咔楦械闹饕攸c是“淡淡的”,所以,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點也是淡淡的,這可以從三方面加以印證:一是色彩上,花是“白”的,霧是“青”的,云是“淡”的,月影是“黑”的,樹色是“陰陰”的,色彩以冷色調為主,而且是淡色;二是聲音上,歌聲是“渺!钡模魉恰懊}脈”的,月光是“靜靜”的,連“和諧的旋律”也只能是由小提琴獨奏;三是情態上,白花是羞澀的,滿月似乎在小睡,遠山只有些大意,路燈光也是沒精打采的。這樣的境界,由于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境中孕情,所以具有了很大的感染力。
境隨意高,“境”具有多大的感染力,取決于寓于其中的“意”有多高!逗商猎律返木薮蟮母腥玖Γ饕獊碜宰髡叩某绺叩那閼。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基礎是“這幾天心中頗不寧靜”,心有煩憂卻并不是為了個人瑣事,乃是因為“惦著江南”,惦著革命,惦著國家命運前途。這種煩憂實際上是一種崇高的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這種情懷,一脈相承。正因為這種偉大情懷,才使得《荷塘月色》自成高格。
有人把結構美,語言美和意境美稱為散文三美。這三美實質就是一篇好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的體現。《荷塘月色》一文在這三方面均美侖美奐,堪稱散文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