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鎮(zhèn)巴中學 李明亮
一、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詞人李煜及其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
2、在理解詞含義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己對詩詞言外之意、韻外之旨的探究能力
3、鑒賞本詞的意境美、情感美、音樂美 。
4、在對詩詞語言品析的過程中把握其藝術技巧,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 過程與方法】
1、課前根據學案及注釋以及課后習題朗讀整體感知。
2、根據本學后面的問題探究先學習,將不懂的地方標記。
3、課堂上積極交流,適當做些筆記。根據老師及同學的交流,在老師的啟下搞懂原來模糊的地方。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知人論世,深刻地體會作者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二、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鑒賞本詞意境美、情感美、音樂美
【難點】1、把握藝術技巧,提高詞的鑒賞能力
2、拓展、遷移、探究
三、資源鏈接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后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可以說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
【詞】 也叫“詩余”、“長短句”等。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興盛于宋的一種新詩體裁。句式長短不一,按既定的詞牌填寫創(chuàng)作。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取名于項羽寵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詞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壺冰”等。
四、預習
【朗讀感知】借助注解及習題朗讀《虞美人》。
【《虞美人》譯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里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朱紅的顏色已經改變。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月亮意象】思考: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劉禹錫)
我得出的結論是:“月亮”表達的是:
【問題探究】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為何希望它早點結束?
2、“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又”字表現(xiàn)了什么意味?
4、名句賞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5、歸納總結:這首詞抒發(fā)了怎樣的個人情感?
6、聯(lián)系課本47頁,【探究 討論三】這首詞和李煜同時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發(fā)了怎樣的個人情感?又分別說出了哪些人生的共同體驗?
李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