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晴
單縣一中 曹國情
一、導入:
散文大師朱自清先生很自信地說過:他有一種神奇的本領,能從最尋常的事物中發現和創造令人“驚異”的美。大家相信嗎?今天我們學習他的《荷塘月色》,看他是如何從荷塘、月色這些尋常的事物中創造出“驚異”之美的。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感悟景物美,口味語言美
2、領會寫作技巧,訓練寫作能力
三、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祖籍浙江紹興。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
作品主要表現對黑暗現實的憂憤和對美、對光明的憧憬;散文風格素樸縝密,清新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
代表作:長詩《毀滅》,詩集《雪潮》(與人合作),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四、背景介紹:
1927年7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了中國大地。舊時代正在崩壞,新時局尚未到來。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五、字音梳理
煤屑 幽僻 蓊郁 踱著 彌望
裊娜 霎時 顫動 脈脈 酣眠
梵婀鈴 乍看 媛女 纖腰 斂裾
四、整體感知(速讀課文)
1.找出作者散步路線
這篇文章是作者散步時的所見所感,你能說出作者的散步路線嗎?
這就構成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線索:行蹤(明線)。
2、找出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1)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3)
便覺是個自由的人(3)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3)
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6)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8)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10)
用幾個帶“寧靜”的短語概括其感情。
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變化:從不寧靜到寧靜,再到不寧靜,這是本文的另一人線索:情感線索(暗線)。
3、圓形結構寫作技巧:
明線(外):空間變化﹙游蹤﹚
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暗線(內):心情變化
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4.作者是怎樣得到寧靜的呢?(看到荷塘月色的美景)
你覺得哪些段落寫了荷塘?哪些段落寫了月色呢?
(讓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有不同意見,教師點撥明確:都寫到了“荷塘”,也都寫到了月色。第4段主要寫荷塘,第5段主要寫月色。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寫“荷塘之美”主要通過寫荷塘之景展現,是直接描寫;而月色無形無聲,很難把握,所以借助荷塘來寫,是間接描寫(側面描寫)。第6段寫了荷塘四周之景,也是月下之景。)
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來享受一下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重點鑒賞
(重點鑒賞四、五段,讓學生自由發現鑒賞點,教師適當引導。)
1.下面我們一起尋找“驚異”之美。先鑒賞第四段。老師范讀/學生推薦朗讀。
下面同學們仔細閱讀文本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的理由。準備好了請舉手。(給學生二三分鐘思考時間)
月下荷塘:
荷葉:舒然展放,有動感美(比喻)
荷花:晶瑩剔透 忽隱忽現 纖塵不染 (擬人 比喻)
荷香:若有若無 清淡飄逸(通感)
流水:脈脈(擬人)
補:通感--借助想象和聯想,把事物本來作用于某個感官上而產生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使感覺相通的一種修辭手法。
小結:這段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將月下的荷塘之景描驀得是如此的恬靜柔美。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有形,還有情,又有節奏感和音韻美,給我們以多重的立體的享受。下面讓我們再來齊讀一下,感悟其中的美景吧。
2.賞析第五段: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思考討論:這一段選用了哪些動詞來寫景?你比較欣賞哪個詞?為什么?
先讓學生標劃動詞,思考它們的表達效果,并和同位討論交流。
①瀉:化靜態為動態,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再加上修飾語“靜靜地”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地幽靜幽美,創造了一個安謐的氛圍。
如果換成“照”,效果怎么樣?
照:如實寫,范圍窄,不能與流水相照應,有點呆板,顯得不靈泛。
這樣一比較,我們發現,還是“瀉”字用得好,同時我們學會了一種品味鑒賞語言的方法--比較法,也叫替換法。
②浮:以動景寫靜景,寫出霧的清淡輕飄之美(什么樣的東西才能浮起來)
一個水汽迷蒙、月色輕籠的境界呼之欲出。
換成“升”好不好?
升:給人騰空而上的感覺,不能妥帖地道出霧的輕柔。
③洗:寫出月光下荷葉荷花的素淡。
④籠:“又像籠著輕紗的夢”“籠”字突出霧的輕、薄、透,寫出了荷花的清淡朦朧之美。
⑤畫: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妙哉,塘上的月色!荷香幽幽中,我真想溫一壺月光下酒。
再讓學生齊讀第五段。
這兩段寫荷塘之景,景物是淡淡的美,如:花是零星的,香是縷縷的,風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
這和作者的心情有關,作者因為心中不寧靜,只能是淡淡的喜悅。
5.作者又是怎么失去寧靜的?(想起了熱鬧的場面)
是的,熱鬧的場面使作者的心情不寧靜。那么作者在欣賞寧靜的荷塘月色的時候,他不寧靜的心情有沒有體現?
六、課堂小結:
作者為了追求寧靜,來到了荷塘,并從荷香月色中發現了創造了美。
七、當堂檢測:
詩意而雋永的文字,需要細膩敏感的心靈;優雅而靜美的景物,需要一定的表達技巧。試著用你獨特而靈動的文字把美妙的景物描摹出來吧,你也會創造出令人驚異的美。
請以“校園落雪”為題寫一個8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片斷。要求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學生寫作訓練
八、小結:
法國藝術家羅丹說過:“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其實,我們不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少表達美的才情。如果同學們能經常用手中的筆,寫出你所發現的美,你也會成朱自清的。希望大家平時多注意寫作練習。
九、板書
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