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目標
1 鑒賞評價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
2 鑒賞詩中如何將無形的音樂描繪得可以感知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
2 鑒賞詩中的音樂描寫
三 教學設想
《琵琶行》是七言古詩,篇幅較長。根據《語文教學大綱》“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研究”的精神,結合本課特點,擬先讓學生在課前仔細閱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整體感知全詩,然后用一節課的時間,采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歸納的辦法,實現教學目標。至于音樂描寫,則用播放《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那一段的錄音并加以點評的方法來完成。
四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1 認真閱讀詩前小序,并跟詩對照,把彼此對應的部分畫出來。
2 概括每節詩的內容。
3 思考三個問題,并寫出答案:
⑴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么?
⑵ 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么?
⑶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哪一段?為什么?
教師方面:1 準備高三冊語文朗讀帶⑵;2 錄制《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磁帶一盤。
五 教學過程
㈠ 導入新課
播放語文磁帶《琵琶行》,為鑒賞課文創造氣氛。
㈡ 研讀課文
1 教師指定學生找出詩前小序與詩歌對應內容并歸納。
2 指定學生概括每節詩的內容,教師歸納:①潯陽江邊聞琵琶;②江心聆聽琵琶曲;③江中又聽身世苦;④同病相憐感慨多;⑤再聞琵琶青衫濕。
3按照就近組合的原則,學生每四人一組,討論“我最喜歡的人物”。教師歸納:詩中刻畫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琵琶女,一個是詩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時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晚年時年長色衰,寂寞凄涼。
詩 人:左遷前朝廷諫官;左遷后江州司馬,凄涼郁悶。
兩個人物,身份不同,遭遇相似,學生喜歡哪一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 分組討論“我最喜歡的句子”。討論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句;可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句;可能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句。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首先肯定,分析這些句子好在哪里,但不深究,然后巧妙及時地將討論引導到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上來。
詩人與琵琶女有許多相似點:①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一 個是譽滿京華的名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②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一個年長色衰嫁商人,一個直言敢諫遭貶謫);③都有由京城流落至洵陽的共同經歷。
詩人從自己與琵琶女相似的遭遇中,發出同病相憐的感慨。
5 分組討論“我最喜歡的段落”。注意事項與前一點相同。教師歸納:本詩音樂描寫非常成功。詩人分兩個階段描寫琵琶女的演奏。第一階段:演奏一般曲子,表現琴聲“有情”。這一階段,詩人直接講感受,他聽出了琴聲的抑郁悲傷。第二階段:演奏名曲,表現技法高超。這一階段,詩人調動多種藝術手法寫出琴聲的變化。共寫了三個樂段。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表現琴聲的急切愉快;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聲作比,表現琴聲的輕快流暢;第三樂段,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作比,表現琴聲的熱烈緊張。
㈢ 遷移訓練
用鑒賞本課音樂描寫的方法賞析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藝術。
播放《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一節磁帶。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歸納:《老殘游記》描寫音樂,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并大量使用比喻,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與《琵琶行》相比,《老殘游記》寫旋律的變化更復雜:“初不甚大”-“越唱越高”-“拔一個尖兒”-“極高的地方”“回環轉折”-“又高一層”-“接連三四疊”“節節高起”-“陡然一落”-“愈唱愈低”“愈低愈細”-“聽不見”-“聲音從地底下發出”-“忽又揚起”-“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霍然一聲,人弦俱寂”。
㈣ 布置作業
就《梁祝》或《二泉映月》寫一段描述音樂的文字,200字左右。
提示:反復聽取《梁祝》或《二泉映月》,運用比喻或摹聲等手法,展開聯想和想象;要寫出悲愁傷感的意味來。
附:板書設計
1音樂描寫
第一階段:演奏一般曲子詩人直接感受-抑郁悲傷
第 第一樂段:比喻摹聲-急切愉快
第二階段:演奏名曲 第二樂段:鶯語間關-輕快流暢
第三樂段:銀瓶鐵騎-熱烈緊張
2主旨句:同是 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譽滿京華的名藝人
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
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年長色衰嫁商人
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
直言敢諫遭貶謫
都有由京城流落至潯陽的經歷
作者:王斌
單位:奉節縣吐祥中學
地址:重慶市奉節縣吐祥鎮龍泉2社
電話:023-56785003(辦)
023-85990053(宅)
13594864303
郵編:404607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