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課時安排:1課時
材料一、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背景簡介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材料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材料四、譯文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請同學們寫下預習事的困惑:
課內學習案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感知
1、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大家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奏。
討論朗讀中的問題,達到所有學生都能讀準字音,讀準詩句節奏,理解詩句的基本含義。
2、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后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并說出你的依據是什么?
3、李白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啊?從詩歌的內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嗎?(詩歌中的哪一句話集中而鮮明的表明了這一原因?)
二、問題探究
1、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把全詩朗讀一遍,也許能撥云見日。
學生齊讀全詩,讀后討論問題并作書面表達。
2、李白的愁懷在詩中具體表現為怎樣的情感變化過程?
3、詩歌中哪幾句寫悲傷?作者悲傷的是什么?
4、詩人在這幾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來表達這一感慨的?
5、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6、像這樣的手法,本詩中還有哪幾處?
7、詩人正自感傷,卻為何突而轉悲為歡?
8、讓我們把詩的前半部分連起來讀一遍。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兩句話流露出詩人什么樣的內心感受?
11、詩人為何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小結:面對著古來圣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主人何為言少錢,經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能力訓練
基礎演練
1.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人生得意需盡歡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徑須沽取對君酌 D.與爾同消萬古愁
2.加粗詞釋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會須一飲三百杯 會須:會、須,皆有應當之意。
B.將進酒,杯莫停 將:請。
C.斗酒十千恣歡謔 斗酒:比賽喝酒。
D.古來圣賢皆寂寞 寂寞:詩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3.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B.奔流/到海/不復/回
C.千金/散盡/還/復來
D.莫使/金樽/空對/月
4.使用了典故的兩句是
[ ]
A.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B.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C.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D.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5.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對人的尊稱,“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對年青人的稱呼。
B.“將進酒”是“請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據詩歌的內容所命的詩題。
C.“鐘鼓饌玉”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飲食。饌,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會友的并不是李白,“將進酒”是詩人酒酣耳熱之際,興會淋漓之時,將賓作主的狂放之態。
課后延伸案
一、閱讀《行路難》,完成1-4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授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開頭兩句怎樣寫盛宴?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杯”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渡河”“登山”的描寫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典故的含義各是什么?用典達到怎樣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①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②,中間小謝又清發③。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注:
①此詩是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間餞別秘書省校書郎李云之作。李白稱之為叔。
②蓬萊文章建安骨:蓬萊文章,指美好的文化。蓬萊為傳說中的路上仙山,據說仙府的圖書典籍都藏在這里。建安骨,即建安風骨。三曹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詩作,能夠反映社會現實,有著剛健遒勁的共同風格,人稱為“建安風骨”。
③中間小謝又清發:中間,指漢魏至唐之間,即六朝時期。小謝,謝朓。世稱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
1.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思想核心是一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開頭兩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開頭兩句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人在此詩中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請舉一例說說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的最后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如何認識?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