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習上一節課內容。
(一)聽寫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分析理解文章結構。
提問: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春的的畫卷,在作者的筆下一共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學情預測:概括畫面內容并不難,教師可逐段引導學生,以免遺漏。)
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
盼春
總寫春境
春草圖
繪春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頌春
三、品味文章表現技巧。
(一)“五官開放”。
提問:作者不僅用眼睛看,而且用耳朵聽,還調動了嗅覺、味覺、觸覺。請找出文中的句子說說你的體會。
(學情預測:找出文中的句子較容易,體會學生應該都有,但不容易表達清楚,教師應適當引導。)
明確:“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觸覺)
“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醞釀”(嗅覺)
“鳥兒將巢…嘹亮地響”(聽覺)
“花里帶著甜味”(味覺)
把人們的五種感官的功能調動起來,把讀者曾經有過的對春天的各種具體感覺調動起來,感覺豐富,既避免了單調,又使文中描述的春天變得更為具體。
(二)多樣的修辭手法。
提問:請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從修辭角度說說它們好在哪里?
句子舉例:
1、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理由:⑴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⑵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擬人手法使無意識的、無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2、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一個漫長的冬季,當春天來臨時,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偷偷破土而出會是怎樣的情景?
學生充分發揮想像,用第一人稱小草的語氣,說出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追求以及沖破泥土阻隔的驚喜。
理由:排比手法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學情預測:學生未必能將感覺化成語言清晰地表達,教師應適當點撥。如:指名一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節。學生體會寫法。)
(以下題目均可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品讀,換位思考。如:我怎么描寫?與文章有何不同?哪種更好?為什么?)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理由:用擬人手法和口語化的詞語,使得細節更為形象,整句描述的熱鬧情景以及春花斗艷的動態過程如在眼前。
4、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理由:用擬人的手法,將萬物復蘇新氣象描寫得具體形象,傳達出迎春的欣喜之情。
(讓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此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修辭的作用,從而在寫作中應用。)
四、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再次美讀課文,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五、布置作業。
寫一個描寫家鄉某個季節景色的片段。要求:五官開放;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
周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