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
1、識記生字詞。
2、通讀課文,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理解文章內容.
3、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的贊美敬重之情。
4、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了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把握人物的崇高品格 和革命精神。
5、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關鍵詞語,探究其內涵。
教學策略:主要通過朗讀,理解文意,感受名人的形象和精神。
教學課時:2課時
資料鏈接
聞 一 多(1899-1946)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五四時即參加學生運動。 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新詩集有《紅燭》(1923)、《死水》(1928),組詩《七子之歌》,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后,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他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用鮮血和生命寫完了自己歷史上最壯麗的一頁,時年47歲。
臧 克 家現代著名詩人,山東省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烙印》。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以后又相繼出版了《泥淖集》,《嗚咽的去煙》,《泥土的歌》,《春風集》,《歡呼集》及《臧克家詩選》等詩集。
七子之歌--澳門 (聞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 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
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自主學習 組長簽字:
1、識記字詞的音、|形、義
地殼 仰之彌高 兀兀窮年 校補 鍥而不舍
瀝盡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蟻排衙 函寄 目不窺園
迥乎不同 漂白 警報迭起 氣沖斗牛
2.在感情閱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意。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在這兩個方面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又有什么不同呢?(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
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也不一定說。
革命家: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一致。
(3)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起過渡作用的?把這些話找出來,說說是怎樣起過渡作用的?
兩句“做了再說,做了不說”是承上,“聞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革命家的方面”這是啟下 。“僅……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這些關聯詞,“學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這是呼應緊密的提法 。
(4)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堂展示 大顯身手
一、導入 全班同學齊唱《七子之歌》
二. 簡介臧克家、聞一多,同學結合自己預習查找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聞一多先生。(要求不能念自己查到的資料,必須用自己的話結合資料說說自己眼中的聞一多。)
三、檢查預習:
四、聽讀課文,注意字音。
五、自由朗讀,邊讀邊思。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2、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六、局部探究
第一部分(作為學者的方面)
1、指導學生朗讀1--7段 (個別讀、齊讀相結合)邊讀邊思考:
(1)這一部分共寫了幾件事來表現人物?
(2)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治學態度?
(3)你是從那些地方感受到這一點的?
2、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問題探究
1、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的兩句話起什么作用?
直接點題,表明聞一多先生對“說”與“做”的態度,同時總領全文。
2、指出聞一多先生鉆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回答)
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
3、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課文選取了幾件典型事跡來寫呢?表現了他什么樣的精神呢?
共三件事,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表現了他治學嚴謹、謙遜、默默奉獻、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的精神。
4、文章哪些語句生動形象得描繪了聞一多的這種精神呢?
(1).“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是在于救國
(2).“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零亂”“睡得很少”
--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
--表現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
品味語言
1、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
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寫詩的興致減少了,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這句話中的“鉆探”改為“鉆研”或“研究”行不行呢?
不行。選用“鉆探”,詞義比“鉆研”更進了一步,既形象,又含義豐富,而且句式變成了“向……鉆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形象不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熱情的贊美。
3、“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
這句話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此話出自于《論語子罕》,是孔子的學生顏淵對他的敬仰之情。用在這里說明了臧克家和聞一多的感情深厚以及臧克家對聞一多極其崇敬之情。
4、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比喻聞先生研究學問是為了救國,是企圖尋找使民族文化繁榮昌盛的方法。,表現聞一多為探索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5、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擬人(比擬),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說明聞一多先生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究救國的方法,還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6、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何妨一下樓”意思一致,都是說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用心極專極一,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7、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他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因自聞一多的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學生小結:
作為一個學者,聞一多具有 精神和美德。
鞏固理解
1學生自由誦讀,要讀出對聞一多先生的欽佩、敬仰之情
2 按課文內容填空
(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________。
(2)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________,越堅,________。
(3)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________,而 聞 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________,并指著這群敗類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_______,氣沖斗牛,_______!
布置作業
聞一多 先生是我們敬仰的名人,學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結合你的學習、生活實際,寫一寫我們應該怎樣向名人學習。
作為一代名人, 聞一多 先生的言與行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第二課時
第二部分(革命家的方面)
一、指導學生朗讀8--18段 (個別讀、齊讀相結合)邊讀邊思考:
1、12段第一句“他‘說’了,跟著的是‘做’。”你能說一下句中的“說”的內涵和“做”了哪些事情嗎?
2、學生速讀、跳讀,完善自己的答案并全班交流。
3、學生默讀,并劃出認為寫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賞析交流。
如:(1)…… “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2)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 聞 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3)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 李 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4)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
二、問題探究
1、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課文又選取了哪些事跡來寫呢?
共三件事,起草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演說、參加游行示威
2、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是怎么處理說和做的呢?那怎么理解他的說和做呢?
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他對反動派的揭露與斥責,對于革命、對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說,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說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時候,他不僅說,而且以生命為代價來這樣做。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三、歸納
作為一個革命者,聞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四. 難點探究:
1、聞一多先生在兩個方面的說和做矛不矛盾?作者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方法來記敘,意圖何在?
盡管聞一多先生在兩個方面對待說和做的情況迥然不同,但實質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在言行上完全一致,而且以寶貴的生命證明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他人格的寫照。采用剖析的方法記述,不僅從不同的側面揭示聞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進的歷程。這樣記敘,雖然是只言片語,但形象豐滿,孜孜不倦與英勇無畏的精神躍然紙上。
2、同樣是愛國,為什么前后期的表現不同
(1)前期作為學者,聞一多希望從文化上救國
(2)后期作為革命家,聞一多認識到需從革命救國
----這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本質上沒有改變
四、總結
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這六件事來寫啊?
聞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對于“學者的方面”,則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
聞一多的形象
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
澎湃執著的救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拓展延伸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你是否曾經在說或做上面有不恰當的事情,通過學習本文,你有什么感觸
鞏固理解
指出下面各句的表達方式:
1)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 )
2)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取寶藏。( )
3)飯,幾乎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糧食;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 )
4)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5. 仿照例句的修辭手法造句。
例: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他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理想是 , ,“ ”。
6. 下面對課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1)全文緊扣“說”和“做”來寫,因而這兩個字幾乎貫串全文,很有一種詩歌中循環往復、不斷強調的特點。
2)教學設計>文章寫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在作為學者方面作者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重點寫了聞一多對古代典籍的鉆探。
3)教學設計>文章開篇總起,中間過渡,篇末總結。這使前后照應結構嚴謹,加強了教學設計>文章的感染力。
4)聞一多先生是湖北浠水人,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是對他人格的寫照。
譚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