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人:宜城市實驗中學 魯發福
教學目標
1、 認識李密,了解背景;
2、 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 背誦全文;
4、 理解思路的縝密;
5、 鑒賞生動形象的語言;
6、 融情于事的寫法
教學重點
積累、背誦、語言
教學難點
關于忠孝的認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認識李密,了解背景;
2、 翻譯全文
教學程序
一、導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
我們已經學過了《出師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篇以孝情動人的文章--《陳情表》。
二、表
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己見的一種奏章。
三、李密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后被讒免官,死于家中。
四、背景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李密以孝聞名天下,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屢被征召。
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
1、要供養祖母。
2、李密是蜀漢舊臣,對故國念念不忘。
3、司馬氏以篡權方式奪取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顧慮,暫存觀望之心,不想立即就職。
五、整體感知
(一)、聽范讀(多媒體);
(二)、正音正字(見文注);
(三)、練讀
六、翻譯全文
詳見幻燈片
七、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二
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3、門衰祚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4、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5、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里指非分的愿望。
6、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聽:準許。卒:終。
八、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2、背誦全文。
教學程序
一、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完成下列練習
(一)、一詞多義
1、除
除殘去穢。 清除
除臣洗馬。 授予官職
登自東除。 臺階
2、以
臣以險釁。 因為
臣以供養無主。 因為
但以劉日薄西山。 因為
猥以微賤。 憑借
圣朝以孝治天下。 憑借
臣具以表聞。 用、把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用
3、 于
急于星火。 比
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對
4、薄
日薄西山。 迫近
門衰祚薄。 淺薄
5、當
死當結草。應當,副詞
當侍東宮。擔當,充任,動詞。
6、矜
猶蒙矜育。 憐惜
不矜名節。 自夸
愿陛下矜憫愚誠。 憐惜
(二)、古今異義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家立業
2、而劉夙嬰疾病。 纏繞
3、尋蒙國恩。 不久
4、則告訴不許。 申訴
5、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6、臣之辛苦。 辛酸悲苦
7、庶劉僥幸。 或許、大概
(三)、古字通假
1、夙遭閔兇。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墊子,草席。
(四)、詞類活用
1、夙遭閔兇。 形活名,可憂患的事,不幸的事。
2、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形活動,遠離。
3、猥以微賤。 形活名,卑微低賤的地位。
4、劉病日篤。 名作狀,一天比一天。
5、謹拜表以聞。 使動用法,使……聽到
(五)、特殊句式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這實在不是我肝腦涂地就能報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而劉夙嬰疾病。被動句,而祖母早就被疾病纏繞(為疾病所困)。
3、具以表聞。省略句,“以”后省略“之”,詳細地把(這些情況)上表使您知道。
4、急于星火。倒裝句,狀語后置,比星火急。
二、當堂背誦全文
三、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 理解思路的縝密;
2、 鑒賞生動形象的語言;
3、 融情于事的寫法。
教學程序
一、理解思路的縝密
1、歸納每段大意。
2、給每一段劃分層次,總結層意,并思考每段中寄托的主要感情是什么?
--明確:
第一段:身世之凄苦。
一層(開頭-形影相吊):夙遭閔兇;
二層(而劉夙嬰疾病-結尾):夙嬰疾病。
感情:孝情
第二段:處境之兩難。
一層(開頭-急于星火):寵命優渥;
二層(臣欲奉詔奔馳-結尾):進退狼狽。
感情:憂情
第三段:以孝治天下。
一層(開頭-特為尤甚):理論依據;
二層(且臣少仕偽朝-有所希冀):解釋嫌疑;
三層(但以劉日薄西山-結尾):更相為命
感情:懼情
第四段:盡孝后盡忠
一層(開頭-愿乞終養):解決辦法;
二層(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實所共鑒):臣之辛苦;
三層(愿陛下矜憫愚誠-結尾):懇求批準。
感情:忠情
段 段 意 層 層 意 感 情
一 身世之凄苦 一層(開頭-形影相吊) 夙遭閔兇 孝情
二層(而劉夙嬰疾病-結尾) 夙嬰疾病
二 處境之兩難 一層(開頭-急于星火) 寵命優渥 憂情
二層(臣欲奉詔奔馳-結尾) 進退狼狽
三
以孝治天下 一層(開頭-特為尤甚) 理論依據
懼情
二層(且臣少仕偽朝-有所希冀) 解釋嫌疑
三層(但以劉日薄西山-結尾) 更相為命
四
盡孝后盡忠 一層(開頭-愿乞終養) 解決辦法
忠情
二層(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臣之辛苦
三層(愿陛下矜憫愚誠-結尾) 懇求批準
二、融情于事的寫法
1、“陳情表”,文中主要陳述了什么情?
2、作者是怎樣陳情的,用的是什么方法?(結合課后“練習”一)
3、談談你對孝的理解?(結合課后“練習”三)
--明確:
1、依次陳述了孝情、憂情、懼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為,忠孝難以兩全才“憂”,才“懼”。
2、陳情方法是融情于事。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3、
古人對孝的理解是:
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我們的身體毛發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后人所景仰,就會讓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
②、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孝的初始境界是事奉自己的雙親,中層境界是事奉自己的國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③、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之的是對待父親。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并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④、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杞,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這五方面做得完備周到了,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
我們對孝的理解是……學生暢所欲言。
三、鑒賞生動形象的語言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所以,作者用詞委婉,感情真摯,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崇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四字駢句:
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3、對偶句
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 強烈,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如: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又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臣”與“祖母”對舉,突出一個“無”字,強調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現實。
4、比喻句: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 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又如: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又如: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5、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朝不保夕 孤苦伶仃 日薄西山 結草銜環
四、課堂訓練
閱讀《石奢自刎》,結合課后練習三回答文后問題。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1、石奢為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點是什么?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們如何理解孝?
五、拓展
你能講出《二十四孝》中的幾個故事?
六、教學反思
魯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