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中,有一道壓縮類型的語用題,仔細分析,它的參考答案是不合理的,參考原文,它的取舍是不恰當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全國卷中的原文和參考答案:
19.根據下面的文字,補寫后面總括性的句子,每句補寫部分不超過15個字。(5分)
關于低碳經濟的解釋較多,例如:“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觀念”等一系列新概念應運而生。
可見,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觀念,低碳經濟其實 ① ,低碳經濟也涉及 ② 。
【答案】①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②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試卷中的最后一個句子。此句中有兩個空格,“①”之后是個逗號,“②”之前有個“也”字。根據“涉及”這個詞來推斷,“②”的內容應該是“某方面”或“某幾個方面”。 “也”字是表遞進的詞,那么據“②”處推斷,“①”處也應該是寫“某方面”的,所以“①”處應該寫“低碳經濟其實涉及……”。實際上,如果真的這樣寫了,又和“可見,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觀念”不和諧,這是一個不合邏輯的句子。
其次,從試卷原文來看兩個答案,有陽春白雪,高高在上的感覺。這里一共有兩個語段,第一個語段第一句是“關于低碳經濟的解釋較多”,隨后一個“例如”,差不多延續到段尾,這不是明白告訴我們第一句是總括句嗎。而問題的設置更像是倒了個個,對考生來說,最容易得出的答案是“低碳經濟其實有很多解釋”或“低碳經濟其實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如果說“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還可接受的話, “②”處的答案完全不可捉摸。從“低碳經濟也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來看,它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低碳經濟首先涉及什么領域”。這一點在試卷中我覺得是看不出來或很難看出來的,而且就“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這兩個詞而言,不要說在原文中沒有明確的術語提及,不要說遠離這些領域的學生對它們的陌生感,老師能不能概括出來,出題者自身能不能概括出來,非常值得懷疑。這樣的答案是不是太高高在上了。如果真的是如此,不是答案出了問題,而是命題本身出了問題。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上網查找相關的信息。找到了一篇文章,也許這也并非是命題者參照裁剪的對象,但有幾個地方的確能為我們帶來反思。文章很長,我選了一個開頭,具體的可以打開這個網址:http://hi.baidu.com/%CD%F2%CA%C2%D6%FA%C0%ED%D4%C6%D3%EA%C0%CB/blog/item/d698e5a19a8b60874610645a.html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標題)
【提出背景】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低碳經濟也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和試卷上的文章作比較,這幾個地方很值得注意。一是試卷中有“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的說法,而網上的文章中有“在此背景下”的說法,但顯然,“此”指代的內容已經完全不同。二是網上文章在“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后是一個句號,試卷上是逗號,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改變,把兩個句子強行合為一句,于是用“也”是連接上下句就變得不合情理,這也是高考答案變得不合理的根本原因。三是“低碳經濟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這一句在試卷中是作為例舉項出現的,而在網上是在第一段,作為總括句出現的。兩相比較,網上出現的方式更容易讓讀者認識到低碳經濟的實質和涉及領域,通過對總括句的審讀,更易于得出“低碳經濟也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的結論,試卷上的因為被統領在例如之下,更像是對“低碳經濟”的解釋,而非指出它的關涉范圍,容易誤導考生。
總之,這道語用題從空格和試卷原文來說,答案不合理,高高在上,從網上的文章來說,裁剪不合理,彎曲了原文的一些內在邏輯關系。我覺得,這道試題是失敗的。一孔之見,如有不妥,請讀者不吝指正。
傅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