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在生活中最受青睞,語文教學中,它如一塊磁石,緊緊吸引學生,發(fā)展學生能力。教學中有美,學生就擁有一份翱翔藍天的快樂。
關鍵詞:青睞 磁石 能力 快樂
教學需要美,陶冶學生美感,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是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的表述,還是從內涵意義的闡明都充滿了美的因素。美,是教育的磁石。有了這塊磁石,教學的效果就大不一樣。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用教材的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將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使美育融于語文知識學習之中。
1.借助音樂領悟教材思想美
音樂是最能直接感動人的藝術。音樂活動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我們就應該把音樂引入課堂。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選擇旋律優(yōu)美、內容健康的歌曲,讓學生在音樂美的熏陶中掌握新知識。比如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時,可以借助根據課文內容編寫的歌曲“明月幾時有”來幫助學生掌握。讓他們邊聽邊唱,或邊唱邊蹈。“詩言志,歌言情。”歌聲美妙,韻律優(yōu)美,學生情感深處的火花被點燃,詩歌的思想內涵在聽唱中就不難被學生領悟,課堂教學內容也因此較易為學生所掌握。另外還可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調讓學生自編歌曲。如我引領學生學習何其芳的《秋天》這首詩時,我就借用大家都熟悉的曲調“春天在哪里”讓學生自編歌曲“秋天在哪里”,伴著悅耳的音樂節(jié)奏,吟唱自編歌曲,共同感受著音樂美,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上來了,會細細領悟本詩語言的藝術特色,從而更易感受到詩歌傳達的思想情感。
2.開展活動領悟教材情操美
教材無一篇章不體現(xiàn)其情感價值,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各種能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活動。教師在課堂里可引導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或者開展演講、辯論賽,故事會,又或者排演戲劇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美的情感。如教學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一課,我組織了幾個學生排演幾位大臣陪同皇帝觀看騙子紡織新裝的一幕,表演得很精彩,臺下爆以熱烈的掌聲。我就問學生了,“你認為誰演的最好?”學生眾說紛紜,有說皇帝的,有說大臣的,更多的則是說騙子。我又問了,說:“角色演得越充分,角色的品性就暴露得越充分。大家能說說這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點嗎?”當他們說到皇帝虛榮,大臣奉承,騙子狡猾時,都持批評的態(tài)度。在大家的評說中,文章的情感價值就得到了認可。類似教學的課文《愚公移山》就可用辯論賽的形式感受愚公英雄的形象。
3. 引導朗讀感悟教材意境美
課堂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一種美好的意境,朗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形式。教師可根據課文的特點,運用范讀、自讀、引讀、議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教學鄭愁予的《雨說》這首詞,我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讀,給學生自悟的機會和空間。有了體會后讓他們有感情地讀,接著讓學生互讀,糾正,再讀,然后指名讀、共同評議,讓讀得好的帶讀得不好的學生再讀,有些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老師讀時語調、神情、體態(tài)以及手勢等的變化。緊接著又讓學生跟錄音模仿進行朗讀,至少跟讀兩遍。最后,全班齊讀。一節(jié)課里采用了自讀、點讀、議讀、范讀、齊讀的方式,這樣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充分感受雨的愛心使者的形象,讓霏霏細雨這一意境飄進學生的心田。
二.以教師的教態(tài)美,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新課的探索之中。教態(tài)美包括儀容、風度、神情、目光、姿勢和舉手投足等等,重點體現(xiàn)在儀表美和語言美,可以說是外表美和內在美的結合。
你不必濃裝重彩,更不必嫵媚萬態(tài),只需要端莊大方,陽光活力便可。衣著美觀得體,既可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愉悅,又為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的氛圍。愛美是人的天性。學生發(fā)現(xiàn)你的美,從而喜愛你,愛屋及烏,自然也喜愛你的課堂。如春夏季節(jié),換上輕薄的短衣衫或者裙子,就顯得活力青春了。
美的教學語言能撞擊學生心靈的火花,激燃他們求學探索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人類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語去觸及人的心靈最敏感的角落”,“教師的言語成為強大的教育手段”。富有美感的教學語言,要么讓學生感覺到美;要么讓學生聯(lián)想到美;要么引導學生去追求美;要么啟發(fā)學生領悟美。(摘選)
上《蘆花蕩》一課 ,我首先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然后用上教案里的一段話,有感情地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春光降臨,這里蘆芽競出,滿淀碧翠;每到盛夏,這里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這里蘆花飛絮,稻谷飄香;隆冬季節(jié),這里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就是被稱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這里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自古燕趙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黨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wèi)家園的民族戰(zhàn)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淀里,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如我們熟悉的《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發(fā)生在美麗的白洋淀里的傳奇故事的小說--《蘆花蕩》。”
由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動情的語言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美麗山河的愛,對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對英雄的敬意,從而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其次,美的語言要風趣,有幽默感。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要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這樣課堂里常有笑聲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活躍。(摘選)你看,這是充滿歡聲笑語的課堂。“同學們,他這個詞語寫對還是錯?”我在一位學生答題時寫了錯字時問。“錯。”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對!”我不露聲色地說,同學們聽了感到奇怪,摸不著頭腦,“明明錯了,怎么對了呢?”正在大家納悶時,我開心笑了,說:“對,同學們說的對。”大家一聽,恍然大悟,也開心笑了。有時學生讀錯字,我風趣地說,“同學們讀書呀,有邊讀邊,沒邊讀上天了。”學生也開心地笑了。“別總盯著老師,難道老師臉上寫有字?”時常我也不忘了提醒學生看書答題。
此外,美的語言要新鮮。青少年學生具有好奇、新鮮的特點,新異的刺激物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憑板書畫圖美,牽動學生學習的干勁
板書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高度濃縮,是教師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對教材的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我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三點。
1.板書一定要規(guī)范,簡練,工整,有美感。
一位語文教師,一定要把字寫規(guī)范,惟有規(guī)范才有美可言。簡練是言約意豐,書寫過多,教師忙于板書而消弱了師生的聯(lián)系,學生也忙于抄寫筆記而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工整才能讓學生認為老師的教學是有頭有緒、有條不紊的。板書形式的美,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知,產生美的思索。
2.多色彩板書。
科學實踐證明,人對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教師使用多色彩板書,能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一個色彩繽紛的“小世界。”比起千篇一律的白色,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多色彩板書也有利于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我的課堂教學會用多色彩來板書。
3.配上美麗的圖形。
圖畫是打開課堂教學的另一扇窗戶。單純的文字表現(xiàn)教學內容,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假如配上直觀而又形象的圖畫,順應了學生喜新、好奇心理,就能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學習氛圍也變得濃烈。
和諧的色彩,配以圖形等圖文并茂的形式美板書,可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應。舉個例子說,學生最不愿意看到教師給他布置作業(yè),每次說做作業(yè),總是叫苦連天,這時候,教師如果給他巧妙地畫圖,就能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接受的態(tài)度改變了。我布置作業(yè)時,就問學生說:“同學們,你們今天表現(xiàn)的非常棒!老師獎勵一個蘋果給你們,你們要嗎?”“要。”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立馬用紅色粉筆在黑板畫上一個大蘋果,他們可高興了。接著,我就用白色粉筆在蘋果上寫上要完成的作業(yè),他們開始目瞪口呆,接著卻是會意的笑了。可不能每次都是蘋果,得經常換口味,又或者根據班上的學生喜愛最新潮的卡通人物,通過多色彩的精心設計,和諧美觀的板面,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的學習勁頭保持下去。
四.讓欣賞美,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欣賞是美,是以一種賞識,肯定寬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他人,看待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它包含著贊美和肯定,滲透著喜愛和尊重。課堂上教師能以欣賞的態(tài)度實施教育,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拿課堂上回答問題來說,答對的學生,老師的贊揚欣賞,無疑樹立了學生的自信與驕傲;對于答錯的學生,我則欣賞他積極舉手發(fā)言,“你是一個開動腦筋愛學習的人,積極舉手發(fā)言,老師非常贊賞。”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鼓勵了他學習信心,更能激勵他奮進。
誠然,教師學會欣賞每個學生,才能激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揚起在知識海洋暢游遠航的風帆。比如說吧,在學生每次考試之后,成績發(fā)到手上的那一節(jié)課,成績考的差的學生情緒特別低落,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欣賞他們,別讓他們?yōu)榇硕倚模趩省N铱偸钦視r機欣賞他們的努力,“你已經盡力考試了,老師最看重這一點了。這次考不好,下次考好點。”老師主動地親近差生,欣賞他們,鼓勵他們,他們往往深受感動,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語文美的因素,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使他們擺脫“苦學”的束縛,走入“樂學”的天地。“教師給塊藍天,學生就能飛翔。”語文課堂是精彩紛呈、美不勝收的。
參考文獻:《中學教育學 》 (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美學原理》
《八年級(上)語文教案》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行為操練指導》 (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公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