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時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復習司馬遷和《史記》的相關文學常識,
(2)查閱資料,了解《鴻門宴》的背景
(3)找出文中重難點字句及通假字
2、能力目標:
培養文言文自學能力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
3、過程與方法:
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學習重點】
解決文中生僻字的音義和通假字
【學習難點】
疏通文意
一、知識鏈接
(一)介紹作者--司馬遷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2、介紹《史記》
是中國第一部 ,記述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大約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魯迅所說“ , ”恰當地指出了《史記》有很大的文學成就和歷史成就。
(二)背景材料
文中故事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
公元前209年7月,陳涉、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地紛紛響應。楚國貴族項梁率侄子項羽于會稽起義,泗水亭長劉邦也在沛縣起義,后歸項梁領導。后來項梁恃勝而驕,被秦將章邯所殺。章酣得勝后,移師圍趙。這時楚懷王一面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北上救趙,;一面命劉邦攻秦,并與諸將約定:“先入關者王之!彼瘟x停軍不前,為項羽所殺。項羽率軍與章邯軍大戰九次,最后在鉅鹿徹底擊潰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萬大軍投降。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入關,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2月項羽破關而入,劉、項在鴻門會面,雙方斗爭開始。不久,項羽以盟主身份召開戲下(今陜西臨潼東)之會,封18人為諸侯王。自封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為漢王,都南鄭(今陜西省南境)。劉邦到南鄭后,積極準備反攻。先奪取關中三秦之地作為根據地,然后出兵東向,進攻項羽,曾多次被項羽打敗。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韓信的幫助,才形成足以跟項羽抗衡的力量;項羽乃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定約后,項羽東歸,劉邦也準備西歸。這時張良、陳平向劉邦提出建議,趁此時機消滅項羽。后在韓信、彭越幫助下,圍項羽于垓下(今安徽靈壁市)。項羽兵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
附:秦漢之際大事記(表中按當時以10月為歲首記事)
前209年7月陳涉起義。9月項羽、劉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陳涉死。6月立楚懷王為共主。9月懷玉遣項羽北救趙,遣劉邦西擊秦。
前207年10月泰將革邯破邯鄲。11月項羽渡河,12月大破秦軍。7月章邯投降項羽。8月秦年10、11月用張良、陳平計追項羽,大敗。12月韓信、彭越來援,項羽兵敗垓下。
二、通讀課文,整體把握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釋義
饗 釋義: 鯫生 釋義:
卮酒 釋義: 戮力 釋義:
玉玦 釋義: 樊噲 釋義:
跽 釋義: 瞋目 釋義:
彘肩 釋義: 刀俎 釋義:
杯杓 釋義: 目眥 釋義:
參乘 釋義: 芷陽 釋義:
間行 釋義: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
張良出,要項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令將軍與臣有郤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3、通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的發展思路
按照情節發展過程,全文可分為 、 、 三個部分。
【反 思】
【課后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注釋,抄寫重要的注釋。
第二學時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的實詞、虛詞、古今異義。(2)翻譯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
培養文言文自學能力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
3、過程與方法:
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學習重點】
解決文中的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
【學習難點】
解決文中的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
【學習過程】
1、 古今異義:
山東:古義: 今義:山東省
婚姻:古義: 今義:因婚姻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非常:古義; 今義:程度副詞
河南、河北: 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細說:古義: 今義:詳細敘說
所以:古義: 今義:常作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2、 一詞多義:
因擊沛公于坐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使子嬰為相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為擊破沛公軍
因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為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因人之力而敝之 若屬皆且為所虜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竊為大王不取也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舉 孫叔敖舉于海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殺人如不能舉 謝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戍卒叫,函谷舉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舉世皆濁我獨清 阿母謝媒人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
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王曰:“何坐?”曰:“坐盜!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停車坐愛楓林晚
意 目似瞑,意暇甚 坐 置之坐上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而已
醉翁之意不在酒 坐收漁利
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沛公起如廁 肉食者謀,又何間焉
如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間 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弟子不必不如師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公屢促之,必如約
【反 思】
【課后作業】
鞏固本節課所學文言知識,翻譯下列句子。
(1)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2)素善留侯張良
(3)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5)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6)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第三學時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標:
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3、過程與方法:
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學習重點】
掌握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學習難點】
根據所掌握的文言知識準確翻 譯文言句子。
【學習過程】
一、 知識鏈接
古代有關“坐”的禮節
古代的禮節,君臣議事于朝廷之上,以向南的座位為尊。即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漢書五行志》:“其于王者,南面鄉(‘向’)明而治。”因此在古代漢語中,常常以“南面”(即“面南”)來指代帝王。如“齊無南面之心。”(《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意思是齊沒有稱帝之心。
但在賓主之間(或在室內)相對時,一般以向東的座位為尊。因為向東的座位是上位,古人常常以請人“東向坐”來表示對人的尊敬!妒酚洝分芯蛯矣羞@樣的記載。如《史記田單列傳》寫“燕既盡降齊城,惟獨莒、即墨不下”,齊將田單聲言“當有神人為我師!毕虢璐斯奈枋繗狻_@時有一個士卒說了一聲:“臣可以為師乎?”說完扭頭便跑。田單馬上把他請回來,讓他“東鄉(同‘向’)從,師事之”。然后依次是向南的座位、向北的座位、向西的座位。(西向為侍座)
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
二、檢查第二課時布置的課外作業,教師予以明確。
三、文言知識積累
(一) 找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活用類型 例 句 釋 義
名詞作狀語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頭發上指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沛公軍霸上
沛公欲王關中
籍吏民,封府庫
范增數目項王
若入前為壽
刑人如恐不勝
道芷陽間行
沛公今事有急
君安與項伯有故
此其志不在小
大行不顧細謹
素善留侯張良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項伯殺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拔劍撞而破之
(二) 指出下列文言句子中與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項
1、A.此天子氣也
B.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C.若屬皆且為所虜
D.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A.沛公軍霸上
B.為擊破沛公軍
C.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D.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A.毋從俱死也
B.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C.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D.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A.貪于財貨
B.具告以事
C.客何為者
D.長于臣
5、A.不然,籍何以至此
B.大王來何操
C.沛公安在
D.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6、A.則與一生彘肩
B.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C.吾屬今為之虜矣
D.豎子不足與謀
【反 思】
【課后作業】
積累成語(舉出課文中現在還常用的成語,并解釋之。)
第四學時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梳理文章的內容和結構。 (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合作探究文章結構。
3、情感與態度:
體會項羽這一悲劇英雄形象。
【學習重點】
梳理故事情節。
【學習難點】
探討人物形象
【學習過程】
一、梳理本文情節發展過程
第一部分(1-2段)交代鴻門宴的由來。
主要寫了五件事: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五是
第二部分(3-4段)
主要寫了四件事: 、 、
、 。
這一部分是課文重點,情節高潮所在。名為宴會,實為一場變幻莫測的心智較量。宴會上的情節可概括為“三起三落”。試分析。
第三部分(5-7段)述宴后余事。
主要寫了三件事:
一是
二是
三是
二、從人物的言行舉止分析人物形象。
1、項羽
2、劉邦
【反 思】
【課后作業】
根據本文的情節及人物性格分析劉邦項羽成敗原因。
項羽:
劉邦:
第五學時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把握本文的寫作特點
(2)拓展應用
2、能力目標:
合作探究本文寫作特點。
3、情感與態度:
體會項羽這一悲劇英雄形象。
【學習重點】
本文的寫作特點。
【學習難點】
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 檢查第四課時課后作業,教師予以明確。
二、本文的寫作特點
1、 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2、語言特色:
三、拓展應用
歷史上眾家對于項羽都有評價,大家小組討論,看看這些詩人是從哪個角度去利用這一歷史事件的。
題烏江亭 夏日絕句
杜牧 李清照
勝敗兵家事不期, 生當作人杰,
包羞忍辱是男兒。 死亦為鬼雄。
江東子弟多才俊, 至今思項羽,
卷土重來未可知。 不肯過江東。
疊題烏江亭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王安石 毛澤東
百戰疲勞壯士哀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中原一敗勢難回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江東子弟今雖在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肯為君主卷土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反 思】
【課后作業】
完成《同步導學方案課外提升與單元綜合測試》第30-32頁應用拓展(一)(二)。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