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導學案 年級:九年級
課題:曹劌論戰 總課時: 課型:預+展 2010年 月 日
主備人:高占軍 學生姓名: 督查人
學
習
目
標 知識目標 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古今異義詞、重點句子。
能力目標 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寫作特色。
情感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學法
指導 首先,學習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讀、多背、多練。古人講究爛熟于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岸啾场笔侵阜彩且蟊痴b的課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誦,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們默寫下來,連標點符號也不要弄錯。
知識
儲備 1、《左傳》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環節預設:
導入 2 自讀10 對子組聽讀10 展讀20 鞏固3
一、背景介紹:課文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于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劌( ) 鄙( ) 孚( ) 間( )
循( ) 靡( )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朗讀情況糾正浯調。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對子組訂正讀。
4需要注意的停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個性化
設計
盤
點
收
獲
高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