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陳士超 審 核:許愛華
高二語文教研組
2010年3月1-4日
學習目標:
1. 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詞匯等
2. 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
寫作背景:
韓愈生活的中唐時期,朝廷中世襲貴族與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擠傾軋,嫉賢妒能,于人求全責備,于己務求寬容,以致發展為后來的朋黨之爭。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訐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難不受毀謗。所謂“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韓愈站在中小地主階級及有德之士一邊,為他們鳴不平。希望引起當權者注意,采取措施糾正這股歪風邪氣,于是寫下了《原毀》。
第一學時
一、題目理解
原毀
毀:詆毀、誹謗
專用以推論事理根源的一種文體。
原:推求根源,推究
韓愈“五原”: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
《原毀》探求在士大夫中間產生毀謗的根源
二、整體感知
要求:5遍,達到熟讀
步驟:1、先通讀2遍,讀準句讀。
2、以自然段為單位反復讀2遍,第二遍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3、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讀1遍。
本文論述和探究 的原因,其根源在于 ,即怠于自我修養且又妒忌別人;不怠不忌,毀謗便無從產生。
文章先從正面開導,說明一個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風,然后將不合這個準則的行為拿來對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 手法,有“古之君子”與“ ”的對比,有同一個人“責己”和“ ”不同態度的比較,還有“應者”與“ ”的比較,等等。全篇行文嚴肅而懇切,句式整齊中有變化,語言生動而形象,刻畫當時士風,可謂入木三分。
三、積累
第一段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責: 重:
周: 待:
輕: 約:
譯文: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求: 所以: 是:
譯文: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以: 就:
譯文:
是不亦責于身者重以周乎?
譯文:
第二段
詳: 廉: 自取: 以:
欺于人: 少: 已:
不足稱: 用: 計:
圖: 聞: 謂: 身:
第二學時
第三段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譯文:
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應: 與: 然:
然: 是: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是故: 修:
譯文:
將有作于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有作: 存: 幾: 理:
譯文:
《原毀》脈絡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揭示“毀”的
根源:
危害:
第四段:寫作意圖及改變這種風氣的殷切愿望 (論“毀”與“國治”)
四、探究
1、本文的中心論文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為什么要從“古之君子”說起,它與中心論點又有什么內在關聯?
2、 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3、 提煉文中古人的智慧。
如:“責己也重以周”--嚴于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