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廢
除科舉制度一百多年了,今天的“分數科舉”依然存在。在先秦時代,既無科舉亦無大學,連張紙也沒有,但是書于竹帛的《論語》,兩千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仍在讀。《孫子兵法》被軍校和商學院同時奉為經典,我們至今也沒有聽說有什么分數證明孔子與孫子是否聰明。我們敬重這些先人,因為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所以他們才被尊為圣人和導師,先是人,而后成為導師。
由此來看,我們的教育不能只盯著“分數”, 教育更要注意“做人”。這就要求我們注意教育細節,以此來幫助我們的學生締造完美人生。
教育要注意細節,實際上是需要我們老師用愛心、用細心、用信心去精雕細琢的一種藝術。這種藝術的每一環節都充滿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期待。
“玩游戲也要節約子彈!”這是我從一位德國母親的教育手記中看到的。正在玩網絡游戲的兒子勝利了,非常得意的跑去向媽媽告捷。而媽媽臉上毫無笑容、嚴肅地說:“剛才那架飛機,明明一枚導彈就能將它擊落,你為什么要用3枚導彈?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至少300萬馬克?你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人餓著肚子等待救濟?你……”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兩次世界大戰后,作為戰敗國的德國都能克服重重困難再度迅速崛起,同時我的眼前似乎閃現出無數奔馳車呼嘯而過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世界杯賽場上德國隊橫掃千軍的吶喊!
原來節約可以做得如此極致!如果連游戲都這么較真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我把這個故事連同我的感想講給了我的學生。
果真作業比以前書寫的認真了,廢紙簍里的“廢紙”也似乎少了許多……
有人說沒有愛心的人是不會得到幸福的。我說沒有愛心的人是不會有太大出息的!
有一次我在辦公室聚精會神的看書,辦公室的門開著,我的一位學生來了。他沒有像往常的大多數學生那樣大喊一聲“報告!”,而是輕輕的敲了幾下門。因此我也就沒有被嚇了一跳。多好的學生啊!他這一小小的舉動讓我看到了他那顆善良的透明的心。在接下來的一次班會中我提到了這件事情,從同學們向這位同學投去的敬佩的目光中我知道了:向善和愛心原本就像種子一樣在孩子們的心中囤積著,只要我們給以適當的引導它就會向著陽光茁壯成長!
就這樣由輕輕地敲門到鴉雀無聲的自習課再到為地震災區的踴躍捐款……我想一位教師能時刻以陽光的心態面對學生,珍惜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點一滴,用好教學中的每個細節,那么我們的教育將會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銳;再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心靈那樣更加純潔,更加容易塑造。只要我們用心抓住每一個有利于我們的學生成長的細節,就能締造完美的人生!
山東濰坊寒亭街道中心學校: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