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情感。就此而言,語文閱讀教學便是一個因文得義、以文悟情的過程!案腥诵恼,莫先乎情。”語文閱讀教學要以情感為動力,情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根”。
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仔細挖掘課文內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課文所表現的美,所抒發的情。上課時一定要先動情入境,在教學中全身心投入,借助作者的情感,營造美的情感氛圍,撥動學生的情弦,促使它發出動聽的心聲。實踐告訴我們,只要充滿感情的教學,才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點燃學生只智慧的火花。那種處變不驚,對任何事物都無動于衷或感情內斂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傳遞給學生豐富的情感信息,那么作者再強的情感,也難以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文章再美,學生也難以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蹦敲慈绾卧谡Z文閱讀教學中注重情感注入,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 關愛學生,形成情感動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學以對學生的關愛為動力和基礎,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冷峻的說教變成親切的囑咐,把嚴厲的批評變成真摯的鼓勵,才能形成教學濃厚的感情底蘊。只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開拓學生的潛能。惟有如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在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中,讓孩子們的靈性盡情舒展。
二、 語言引路,營造情感氛圍
教師運用優美形象、繪聲繪色的語言娓娓道來,營造出詩情畫意,讓濃濃的情感淙淙的流進學生的心田。師生在充滿詩意的語境中實現情感、思維、精神的交流。如教學《泊船瓜洲》這首古詩,為了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羈旅的惆悵和思鄉之情,教師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配襯下,深情地描述:“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求仕,但終無所獲,失意而歸。如今滿懷一腔憂憤客作他鄉。夜幕時分,只見江面上煙霧迷蒙,孤船小洲,怎不勾起詩人新的愁緒呢?面對天色蒼茫,曠野無垠,江水悠悠,明月朗朗,詩人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以及對人生復雜的感受,交織在一起。”這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老師以舒緩的語調、充沛的感情講出來,仿佛為學生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使學生進入了這首古詩的意境,從而體會了詩人的羈旅之情。
三、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沖動
教學中教師情感豐富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情感的沖動。如教《草原》一文,上課伊始,,我告訴學生:草原上碧草連天,那里有一群群肥壯的牛、羊、馬,有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你們想去看看嗎?學生頓時個個精神振奮,強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接著播放課件,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的樂曲聲中,屏幕上展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藍天、白云、草原、小丘、羊群,耳邊回蕩著嘹亮的歌聲。學生臉上洋溢著愉悅、向往的神情,他們的心已經隨之飛到了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去了。接下來的學習,他們學得積極而主動。
四、 激情范讀,引發情感共鳴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能準確的傳情達意,震撼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引發情感共鳴。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我配著旋律哀傷的《二泉映月》,以低沉悲痛的語調范讀課文。我心中涌動著對總理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深刻地體會人民群眾總理的無限眷念之感,讀著讀著,我眼眶發熱,聲音哽咽。此時,我感到教室出奇地靜,不禁向講臺下看一眼,只見許多學生神情凝重、哀傷,有的甚至眼中含者淚花。由此可見,教師的感情強烈到感染了學生,學生的感情被充分的激發出來了。
五、 換位體驗,激起情感轉化
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悟課文的時候注意與人物、與作者進行換位體驗,設身處地解課文人物、作者的情感,與課文人物、作者同喜同悲,激發學生情感的轉化。如教學《豐碑》一課,課前,我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出課文的“空白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聯想、換位體驗。
當將軍得知眼前這位凍死的戰士,就是自己剛才還遷怒于他的軍需處長時,有這樣一段描寫:“將軍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痹鯓芋w會將軍此時的復雜心情呢?我進行了這樣的“假設”導讀: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時此刻他心中必有千言萬語要說,然而卻一句說不出來。假如你是將軍,你當時會想些什么呢?學生通過這樣轉換角色的換位體驗,深刻地體會到當時將軍的復雜的心情:既為有這樣舍己為人的好部下而感到驕傲,更為失去這樣的好部下而感到悲痛;既為剛才錯怪軍需處長感到愧疚,也對軍需處長產生敬佩的情感。
六、 含情朗讀,引導情感宣泄
學生在教師情感的引發下,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已經積蓄了豐富而強烈的情感,心潮澎湃,情緒激昂,此時,引導學生含情朗讀課文,傾吐情感、抒發情感已是水到渠成。如教學
《大瀑布的葬禮》一文,學生通過自瀆感悟,發揮想象,品味語言,觀看錄象之后,深切地體會到原來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是那樣的雄偉壯觀,無不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把心中的激情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讀得投入積極,讀得情真意切。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語文課堂之中,才能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融融樂趣。只有情感這條“根”扎深、扎牢了,才會有“枝繁葉茂”的語文閱讀教學,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的情懷、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