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中通過使用疊字來創(chuàng)造藝術(shù)效果的例子俯拾即是。唐韓偓的《寒食夜》中第一句“惻惻輕寒翦翦風”,疊用了“惻”和“翦”字,“翦翦”令風有了質(zhì)感,“惻惻”寫出了心態(tài),早春的寒意在心中變得濃重。這兩個疊字為詩的開篇營造出一種凄迷的氣氛。宋晏殊的《寓意》中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句,很為人稱道!叭苋堋睂懗隽嗽律那宄喝岷途鶆,“淡淡”則傳遞出春日晚風的溫暖宜人。這樣的月色,這樣的晚風,當時怎能不令人陶醉,過后又怎能不令人回味!
唐代詩僧寒山的《杳杳寒山道》則通篇句首都用疊字: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杳杳”言山路深遠,“落落”說澗邊冷落寂寥空曠;“啾啾”、“寂寂”,以鳥鳴聲襯托山中寂無人聲,更顯山野幽靜;“淅淅”寫風的動態(tài)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使時間無限延長,與“不見日”、“不知春”連在一起,表現(xiàn)出詩人在孤獨寂寞中執(zhí)著守一的情懷。詩中使用的疊字把單一的景物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圖畫,使整首詩渾然一體,既加強了詩意,又豐富了感情色彩。
宋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詞,一開頭就用了七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皩ひ捯挕,寫詞人想尋找自己精神上可以寄托的東西,表現(xiàn)她內(nèi)心的空虛,心神無主。尋覓的結(jié)果是“冷冷清清”,這是尋覓之后的客觀環(huán)境--冷落、凄清的殘秋景色,也是周圍氣氛所給予作者的感受。這感受表明了她的失望,表明了她無從解脫的精神痛苦!捌嗥鄳K慘戚戚”,則又是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具體反映,是她在感受之后所產(chǎn)生的更深一層的悲苦情懷。這三個疊字加重了語氣,更有力地揭示了作者心中的凄慘憂慮和哀愁。七個疊字不僅使詞在聲調(diào)上抑揚頓挫,和諧悅耳,而且在感情上也層層深入,步步加濃,把一位生長于貴族之家、中經(jīng)喪亂、家破夫亡、如今過著飄零生活的女子的內(nèi)心世界,細致入微地展示出來。
現(xiàn)代散文中疊字運用得讓人驚嘆的恐怕要算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美文中有“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層層”的荷葉,還有“翁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更有“淡淡”的月光。借助這些疊字,我們看到了寬廣的荷塘,濃密的富有層次的荷葉,繁茂而又錯落有致的樹木與濃重的夜色融為一體;我們還感受到那位在月光下、小路上漫步的狷介之士彼時隱隱的憂愁。
疊字的藝術(shù)魅力真是奇妙無窮!
江西崇仁一中
黃 漪
郵編:3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