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1.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2.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把握詩歌的主題
教學難點:鑒賞這篇膾炙人口的杰作藝術上的獨到之處
教法運用:誦讀、討論、學法設計、問題探討
學法指導:查找資料、分享感悟
教學過程:
一、資料查找成果展示:
1.白居易詩歌中的名句
2.他人對白居易詩歌創作的評價
3.白居易的生平經歷及思想價值觀
二、共同探討“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賞析方法
1.以意逆志 “意”是讀者之“意”。“志”是作者或作品所表達的原意。 “逆”,三層意思,迎受、接納;考證、探究;追溯、反求。總之,以意逆志就是讀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既沒有拋棄自己“現在的視域”,也沒有把理解對象“初始的視域”簡單的納入自己“現在的視域”,而是把這兩種不同的視域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的視域,從而得出帶有自己個性的對作品的詮釋。不難看出,以意逆志的欣賞方法,既要尊重讀者的主體意識之“意”,又不能背離對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賞過程看成讀者之意與解讀對象之志,通過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構新意義的過程。
2.知人論世 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生活的環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
三、共同探討《長恨歌》的學習方法
1.由白居易的詩歌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推出結論:他是現實主義詩人。很多詩文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秦中吟》、《新樂府》、《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
2.那么,《長恨歌》反映什么樣的故事?故事的焦點是什么?思路是怎么展開的?
3.《長恨歌》的主題是什么?
4.《長恨歌》藝術上的主要技巧是什么?
5.此詩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四、實戰演習 解決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1:長恨歌反映的是李、楊之間的愛情悲劇,其焦點在“長恨”二字。
學生2:全詩思路四段
段一,寫李楊會合的經過及李對楊的寵幸;
段二,寫叛亂爆發,貴妃殞命;
段三,寫李對楊的無盡思念;
段四,寫楊對李的忠貞不渝。
學生3:《長恨歌》的主題
1.歌頌李楊忠貞不渝的愛情
2.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
3.批判:歌頌=4:6
學生4:《長恨歌》的藝術技巧
1.情、景、理的完美結合
2.采用七言歌行體
采用平仄相調的律句,間用對偶,數句一轉韻,音節隨情節而曲折,以感情而頓挫,多出運用頂針格。
3.刻畫人物細膩傳神
詩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作者不僅生動的描寫了他們的行為舉止,而且將筆觸深入其內心,細膩的刻畫了他們的心理活動。
對李隆基,詩歌第一部分重點寫他貪戀女色,但是刻畫深入腠理的是寫在馬嵬坡兵變之后他對貴妃的無盡思念
對楊玉環的描寫刻畫,主要抓住兩點:一是美貌;二是忠貞。
五、課堂小結
1.《長恨歌》的啟示:
對歷代最高統治者:引以為戒、免蹈覆轍
對普通人:為眾人活著千萬別只為一人活著
2.探討生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