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點知識歸納及講解
(一)整體內容感知
1923年年底,毛澤東接到中央通知,由長沙到上海再轉廣州,準備參加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此詞系詩人離開長沙不久寫給楊開慧的。詞的上闋把跟愛妻離別時那種難舍難分、無限依戀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凄切動人。毛澤東當年才三十歲,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兩個幼子,岸英僅一歲多,岸青尚不滿月;因革命需要又遠行,更何況當年那種環境,誰能預料“揮手從茲去”是生離還是死別呢?但是,楊開慧畢竟不是一個平常女子,而是一個在革命斗爭中經受過鍛煉和考驗的堅強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業與個人愛情、家庭幸福發生矛盾時,強忍住巨大的悲痛“熱淚欲零還住”,而面對深明大義的妻子,毛澤東深感欣慰,從內心抒發了“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詞的下闋又回到離別的場景,東門外遍地白霜,頭頂上半天殘月,橫塘四周呈現一派肅殺悲涼的景色。襯托出一對青年夫妻的離情別緒。到車站了,要分手了,一聲汽笛可謂是催人斷腸,從此之后兩人將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這一聲汽笛讓詩人驚醒:小我要服從大我,“憑割斷愁絲恨縷”,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須振作起來,“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表現了詩人準備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從詞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還可以看出詩人熱切期望著不久將來夫妻重新團聚,比翼雙飛,共為革命作貢獻。短短六個字,融注著詩人無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二) 本詩內容賞析
1、這首詞表現了詩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別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墒,在這些滿含離情別緒的詩句中,詩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將自己的情感給予于景物之中,以景來傳遞自己這份特殊的感情。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細節等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細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賞析詩歌我們可以從這些事物特有的內涵入手。這首詩中的畫面很美,請在詞中找出傳遞詩人感情的景物、細節或畫面。并結合你讀到過的詩歌,談談你的感受。
參考示例:
揮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樣的悲傷。分別--終究是人們最不愿面對的一種情形……悲傷、憂愁、思念,終于化作那輕輕的揮手,化作那最后轉身時的一瞥,在越行越遠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種隱隱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著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菏窃诘群虻擒嚵耍幻怊鋈弧8螞r還有一肚子苦水,長子猶在襁褓,次子尚不滿月,這樣丈夫便匆匆遠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呢?終于忍耐了,所以“還住”。這就更揪心。還:深明大義
相向: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憑割斷愁思恨縷:“從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馳海闊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詞人,該留下多少悱惻,抑或不盡纏綿,或懸念,“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或哀怨,“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或懺悔,“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或叮嚀,“語已多,情未了;厥转q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頭頂半天殘月,腳踏遍地清霜,穿過凄清的橫塘,并肩踽踽行進在東門外大路上。沒有言語,也沒寫內心活動,全用蒼涼的景色襯托出凄苦的心境。這是在車站候車時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聲”,兀的又回到現場,真個要“揮手從茲去”了,正是斷腸人對斷腸人。
橫 塘(范成大):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