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目標:1、識記生字,理解掌握重點實詞、通假字。
2、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品味語言特色。
3、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領會蘊含的道理。
知識梳理:
相關文學常識、重點實詞、通假字和排比句的句式特點及表達效果。
列舉六個名人史實 闡述人要在困境
以事實為依據闡述道理 中成才的道理
生于憂患, 從正反兩方面論 人(正面) 個人 論證嚴密
死于安樂 述經受磨練的益處 國(反面) 國家 層層推理
歸結: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復習過程:
1. 背誦、默寫課文。(組長過關,檢查,教師抽查)
2. 小組合作,列出重點字詞,并熟練掌握其音義。(各小組相互抽查、展示)(組織目的:調動學生主動性、自主掌握重點落實字詞的讀音與意義。)
3. 自主完成鞏固提升一--五題。
4. 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六、七題。
鞏固提升:
一、文學常識填空:
孟子名 ,字 ,是孔子之后的 宗師,被推尊為 !睹献印肥且徊坑涗浢献拥 和 的書。
二、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漢字。
1.舜發于畎畝之 2.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3.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4.入則無法家拂士
5.百里xī 6.空乏 7.曾益其所不能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2.行拂亂其所為
3.所以動心忍性 4.人恒過 5.而后作
6.征于色 7.管夷吾舉于士 8.百里奚舉于市
9.入則無法家拂士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入則無法家拂士 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五、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奏: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過,然后能改 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5.行拂亂其所為。
六、回顧全文,根據題意作答:
1. 本文講的是 和 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材是在 的環境中造就的,所以必須要有一番磨練,即文中所說 這便是造就人材的 條件。造就人材的主觀條件是
2. 人處困境能激發斗志的內因是 ,譯文為 外因是 ,譯文為
3. 本文指出擔當大任必須從三個方面經受艱苦磨難,其中思想上要 ,翻譯為 行為上要 ,翻譯為 經受磨難的目的句是 ,翻譯為
4. 文章從反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句子是
譯文是
5. 成語“居安思危”和課文的論點“ , ”都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論點的翻譯為
6. 文章運用了 、 和 三種認證方法。
7. 課文1、2自然段闡述了什么道理?第3自然段是如何論述的?(段意)
8. 孟子說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長短錯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從文中找出例句,具體分析)
七、拓展提升:
1. 全文列舉了哪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請你分別舉出兩例逆境成材的具體事例和名言警句。(文中出現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