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唱主角
--參與與發展模式的初探
廣西田東縣油城學校 劉東娜
商人宣稱“用戶至上”“顧客是上帝”。那么,教師是否也應高呼“學生至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呢?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是學生基礎扎實,但創新意識和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相對不足的重要起因。今天,我們要改變這種教育狀況,首先就應該大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認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與發展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能動性,提高參與能力,進而既掌握基礎知識,又培養學會能力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下面就來談談參與與發展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激發興趣 準備參與
美國蒙臺梭利模式提倡:給孩子以興趣,有興趣才有學習。就自主教學學習來說,首要的是如何持久地保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孩子學習任何事情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濃,心里想做的時候。教師應當以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蘇州園林》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有關園林的資料。學生在課上作個小匯報,聽取匯報后發給學生“園林觀光證”,讓學生主動走入課堂,一起學習新課。這樣,既讓學生唱好“第一幕”的主角,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做好準備參與。
二、自由想象 嘗試參與
想象是一切心理功能的“皇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列寧說: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教師要給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提供條件,使他們的想象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更加絢麗。在教學冰心的《觀舞記》時,可先播放印度歌曲,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印度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氛圍美、舞姿美、神態美,在想象的空間里馳騁,充分感受那種飛動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由思維,擺脫了禁錮的理性思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三、情境教學 主動參與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這是情感的情境性。根據課文題材體裁的特點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與課文內容絲絲相扣的情景中全身心投入,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教學《皇帝的新裝》時,可通過課本劇表演,利用錄音等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皇帝、騙子等角色,使學生融入課堂,體會童話中人物的個性。這樣學生就由被動參與自然而然轉化為主動參與了。
四、分組討論 人人參與
每個學生都存在個體缺陷和個體潛能兩個方面,而通過討論,恰恰發揮了挖掘個體潛能的良好作用。在討論中,打破常規,打亂座位,讓“志趣相同”的同學成為“最佳搭檔”。這就更容易發展他們的個性,其發展趨勢往往是令人滿意的。值得一提的是:當一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時,當他的特長被認可時,他的滿足感成功感會促使他的更大進步。
五、參與小結 體會成功
參與與發展教學模式,一改以往舊式教學的上完課后,由教師進行歸納性總結,而是讓學生各抒己見,走上講臺講述自己主動獲取的知識及如何解決問題的獨到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起穿針引線作用,學生在講述中也體會到了成功。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運用參與發展模式能做到促使學生情感參與、思維參與、行為參與。一句話,活在樂學,重在參與,旨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