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學好語文方法多種
一個小孩看老人在河邊釣魚。老人技巧嫻熟,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老人驚異。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并向你學習釣魚的方法。”老人問:“這是為什么?”小孩說:“這簍魚不多久就要吃完了,只要我有釣竿和釣技,就可以自己釣魚,一輩子也吃不完。”這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在于教給大家多少語文知識和技能,重在教給大家獲取語文知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的語文能力。
一、練好語文基本功 優秀詩文勤記誦
一個人的語文修養的高低,取決于其語文基本功是否扎實。平時認真聽中央電臺的廣播和看電視臺的節目時,留心學習他人正確的發音及朗讀的技巧,努力使自己學會說一口流利而較標準的普通話。早讀時大聲朗讀課文,并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發音。雖說電腦已日益進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要在別人已不太重視寫字的時候,勤奮臨習,努力使自己寫一手端正而瀟灑的方塊字。我們常見的錯別字也就那么100來個,一天糾正一個,不用一個學期,就可將常見的錯別字消滅掉,免得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因出現錯別字而招致的尷尬局面。
多讀多記些優秀的詩詞、文章,既能鞏固自己以往所學,又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同學們看到江總書記在美國訪問脫口而出引用唐詩宋詞時,都不禁贊嘆江總書記深厚的語文功底源于他以前強化語文的修養。
早讀時要努力做到大聲讀,動手寫,用心記,勤引用,將背誦過的詩文,重新列入早讀課朗讀、熟記的內容;按學習要求熟讀、背誦高中課本里優美的詩文,能夠背誦、默寫百首唐宋詩、百首唐宋詞。當然,讀、背的最終目的在于用,所以在平時作文或說話時,要盡量引用,努力提升自己語言和文字表達水平。在寫“勤儉”為主題的作文時如果能引用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在寫春天的散文時能引用劉長卿的“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在寫青年人應樹立遠大理想的文章時能引用毛澤東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在寫人際關系的文章時能引用陶鑄的“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這些名詩名句,那么,閱卷的老師就會“眼前一亮,心頭一喜”,心里不禁默念道:“虧他記得起來。”
二、看書買書細心讀 報紙雜志常翻閱
看書買書做書蟲,會使人情操高尚,眼界開闊,語文知識豐富。馬克思、毛澤東等偉人的學識那么淵博,因為他們都是十足的“書蟲”。毛澤東就曾經說過:“我的文學功底之所以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對書的愛不釋手。”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得好:“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進閱覽室,多去圖書館,你會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近年來會考、高考都較側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寫作能力,喜歡看書、勤于思考的人,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會差的。
每天出版的報紙、雜志其中不乏語文方面的知識。我們甚至光欣賞一些文章標題,都能收益良多。《中國青年報》、《揚子晚報》、《都市晨報》、《語文報高中版》、《作文點評報》和《讀者》、《中學生》、《語文月刊》等報刊雜志要經常翻閱瀏覽,還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看到好文章就剪下來,貼在自己的語文摘抄簿里。這樣日積月累,你終有一天會為自己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而驕傲。
三、語文筆記貴堅持 課外練筆不放松
語文學科因為內容豐富、趣味性強,語文筆記自然有許多值得記的東西。語文知識點、詩詞名句、對聯、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寫作技巧歸納,錯別字、病句搜集,文學常識……這些都值得我們抄在自己的語文筆記簿上,沒事隨手翻翻,考前認真看看,對每次考試都會有很大幫助。
任何一個人的寫作水平,都是在勤奮練筆中提高的。雖說每學期老師會安排10次左右的作文訓練,但僅靠這幾次作文訓練就想把文章寫好還遠遠不夠。凡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都是從小養成的每天堅持寫日記的習慣,直到高考前亦從未間斷過。寫多了,思維也就敏捷了,只要提起筆便“思如泉涌”,洋洋灑灑,一揮而就。練筆的題材廣泛得很,校園中,家庭里,社會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成為練筆內容;文體也可不限,記敘文、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詩歌、劇本、對聯……什么都可試試。著名作家劉紹棠在讀小學時就喜歡把班上的同學寫進自己的“文學作品”了,到了高中,他所讀的語文課本里,竟然有他自己寫的小說!基于此,我的要求每周練筆不少于1500字,內容不限,文體不限。也可以摘抄一些名言警句和美文片斷,還可以自己默寫一些詩詞名句。
四、學問源自生活中 他山之石可攻玉
語文雖是一門每人都受用終生的基礎學科,但其知識和能力并不只“存在”于語文課本,或只從課堂上學到。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知識無處不在。校園里的墻報,街上的招牌,旅游景點里的楹聯,報紙上的廣告,廟宇里的碑文……都含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皆學問”。比如報紙上的廣告,其用語既要精練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時還要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廣告策劃者如果沒有較好的語文功底,就難以收到“一語驚人” 而令人“過目難忘”的效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語文學習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要以為只能向以老師學習,孔子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韓愈也說過:“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平時就應多向身邊的人請教,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從而取長補短。比如老師推薦的范文,應該反復品味,以學習他人的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技巧;其他同學的筆記也應該經常借閱,一定有許多供你學習的地方。又比如有些同學的字寫得很漂亮,你平時可多留意一下他怎樣寫字,甚至請他作示范,那么,你的書寫水平也一定會有明顯的提高。
五、課本學習貫始終、基礎知識早復習
雖然課本的內容基本不考,但仍要認真學習課本。因為課本里的內容,多數是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精選出來的名家名篇,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語文知識點,學習、理解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的過程。同時,每冊課本的每個單元里都還有相應的單元知識,這些單元知識都是要求我們必須掌握的。所以,不能因考試時直接考到的內容不多而不重視課文學習。
語文考試考什么?主要用課本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對課外內容的理解、分析和運用。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學過的語文知識點和據此形成的解決語文實際問題的能力。雖說同學們在初中時已學習了中學階段應掌握的知識點中的大部分,但高中學習的內容比初中多得多,要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從高一起就自覺地學一點、記一點、用一點,做到周周清、月月清、年年清,不要堆到高三一塊才復習,力爭贏得主動。
有了科學的方法,還要有孜孜不倦以求之的精神。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提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主要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雖然環境不好,但應該登高遠眺,樹立大志,并且做學問成大事業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經過辛勤勞動的過程;“為依消得人憔悴”,就是說要像渴望戀人那樣,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帶寬也不后悔;做學問經過反復追尋、研究,終于取得了成功。
我的祝福:生命中有你們,感覺精彩!旅程中有你們,感覺浪漫!愿我們這一屆同學的語文學習肯定會吃著甘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