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媒體課件這個隨著課改而走紅的“時代寵兒”,以其“圖文并茂,聲像畢現,動感無限”的課堂優勢,深受教師的喜愛,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語文課本的“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因此口誅筆伐其事不斷。然而,筆者認為,多媒體課件要使用得當,必將在情智課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課前播放--設置情境
二、對比揣摩--擦燃靈性
三、挖掘資源--超越自我
在有效開發課程資源方面,多媒體課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教師應適時把握,恰當使用!
例說多媒體的妙用
多媒體課件這個隨著課改而走紅的“時代寵兒”,以其“圖文并茂,聲像畢現,動感無限”的課堂優勢,深受教師的喜愛,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語文課本的“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因此口誅筆伐其事不斷。然而,筆者認為,多媒體課件要使用得當,必將在情智課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我舉一妙用多媒體課件的案例。
一、 課前播放--設置情境
師:同學們,讓我們先欣賞音樂《月牙泉》!
(旋即,凄美的旋律在課堂回蕩,畫面在流動:碧水、黃沙、人的眼淚在流淌。整個過程大約3分鐘。)
師:看了剛才的畫面,大家的心靈一定被深深震撼了!大家一定有許多的話要說,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吳剛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去尋思吧!
此次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沒有絲毫的嘩眾取寵之嫌,它通過短短的三分鐘情景設置,凝聚了學生的思維,導出了課堂探究的問題,讓一個本來與大家相隔甚遠的事物如在眼前,或者說是身臨其境,效果不言而喻。它同時給我們所有教師提出了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對那些與我們學生的生活體驗有較大差距的文章,如歷史性、地域性、不同國別、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我們在教學時,是否可以用多媒體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拉近作者和讀者的距離,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可觸感,給他們思維一個跳躍的支點,從而克服某些教材難、繁、深的現象呢?
二、對比揣摩--擦燃靈性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
師:今天的羅布泊和過去的羅布泊有如此大的區別,原因是什么呢?請大家看屏幕5分鐘。
(多媒體課件:屏幕最上方顯示“今昔對比篇”5個大紅字。屏幕左上角出現過去的羅布泊畫面,旁白文字:昨天的羅布泊是牛羊成群,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屏幕相對的右下角出現今天的羅布泊畫面,旁白文字:今天的羅布泊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小溪,沒有任何飛禽走獸敢于穿越的生命禁區。文字呈紅色,沒有伴任何音樂!)
此次課件是在課堂進行了朗讀、討論等一番喧鬧之后使用的,而且,足足有5分鐘之久。在這期間,學生在做什么呢?當時課堂上有的學生凝神靜思,有的眉頭緊蹙,有的輕輕地翻看著書,有的小聲交流……在課件創造的靜的磁場中,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學生心靈的震動、思維的閃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讓人不禁欣喜:生命化育人理念下的情智課堂,不正是追求著學生的這種情智共生嗎?此時多媒體的使用,給了學生一個充分自主遨游、遐想的空間,同時,也印證了湖北省著名特級教師史紹典先生所說的,“全班學生沉浸于作品的靜悄悄的默讀場面,同樣是撼人心魄的,也是最有利于學生體驗的。這是一種真正讓學生進入文本,理解文本,沉浸文本的讀書樣式……”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恰到好處!
三、挖掘資源--超越自我
(教師在引導學生探討了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后,出示了本課的第三張課件,“憂思沉重篇”。)
師:昨天的羅布泊已離我們遠去,但今天“羅布泊似的悲劇”卻依然在我們身邊上演,請看屏幕。
(多媒體課件:教師采集了破壞環境、破壞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最新素材,制作成了連環畫面,一一從學生眼前掠過。《語文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課外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真正與生活融合!”本課的選材,就是要通過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真正懂得環保的意義。但僅僅是課文,還遠遠不夠。我們身邊環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禍首還在無視我們共同家園的累累傷痕,還在拼命剝奪和掠奪它?……此時一系列問題一定會縈繞學生心頭。教師巧妙利用網絡資源優勢,采集了最新重大的相關事件,制成了短片,我想,它的震懾力量絕不是學生討論所能達到的。
因此我認為,在有效開發課程資源方面,多媒體課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教師應適時把握!多媒體課件如果能在課堂上適時使用,那么,它依舊是時代的寵兒!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
3、《生命化育人方略》教師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