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小巷深處》
一、背景與意義分析
這是一篇文美情深、感人肺腑的回憶性抒情散文。文章通過描寫“我”對養母的感情的變化發展,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運用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和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抒發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文章語言淺顯明了,情感內涵豐富,其中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變化真實感人,催人淚下,有力地表現了“愛”的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一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就是使學生能從文學作品中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作品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修養。《小巷深處》就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體會父母對自己關愛的學會感恩的很好的教材。
二、學習與導學目標
1、 了解本文以情感的變化發展結構文章的寫法。
2、 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和肖像描寫與人物情感的關系,學習選取生活瑣事、運用細節描寫來表現情感。
3、 誦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厚感情,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障礙與生成關注: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心理學意義上的“心理叛逆期”,在父母的眼里他們仍是孩子;而在這些孩子的心理卻常常把自己當作“大人”。因此,他們對父母的特殊關愛不太理解,有時甚至產生反感,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懂得母愛的內涵,并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學程與導程活動
一、 1、讓學生欣賞歌曲紅豆《喊一聲媽媽》。這首歌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什么感情?(愛、感激、依戀、理解)
2、母愛是偉大的、有時母愛能創造奇跡,下面我們來看三個真實的故事,
這三件事都體現了偉大的母愛,這樣的母愛令人感動,但我們又不希望發生這樣的悲劇,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沒有母愛呢?今天,我們就隨作家林莉一起走進《小巷深處》,聆聽一段平凡人家關于母愛的動人故事…… 看看平凡的生活中到底存不存在母愛?如果有,它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3、課前大家已讀了課文,你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一個雙目失明的母親用自己賣冰棍的微薄收入,收養了“我”--一個棄嬰,她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而“我”卻對貧困的家庭產生了厭惡,進而離開家,躲避母親,最后“我”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回到母親的身邊。
二、下面我們來解決本文中的幾個問題。在大屏幕上展示文本閱讀的疑難問題:
盲母收養了我,并用她全部的身心愛著我,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文中尋找母親“愛”我的事例,你能找出幾個例子呢?
同時學生速度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討論。然后學生回答,
老師把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內容“母親對女兒的深沉無私的愛的具體表現”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
1.微薄收入收養“我”。
2.所有積蓄換住處。
3.為“我”改變潑辣性格。
4.終年辛勤勞作。
5.把“我”調養成“千金小姐”。
6.“我”厭惡家,母親抑制感情,表現平靜。
7.偷偷探望,托人捎物品。
三、板書:母親的愛--無私而執著(外貌、語言、神態、動作)
第六節描寫母親賣冰棍的畫面,老師認為非常感人,能真切地母親對女兒的愛, 學生閱讀第6小節描寫母親外貌的語句分析描寫手法,及其作用。
這段外貌描寫寫了"我"對母親辛勤勞作,無私付出的敬佩和贊頌。
四、那么"我"對母親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要點提示::對生活滿足,并為母親自豪。沉默,回避同學,開始厭惡自己的家,不再與母親相伴而走。淡忘家,與家完全隔絕。悔悟,為自己的虛榮、無知流淚。
變化的原因:幼年純真的"我"對生活滿足,為母親而驕傲。"我"長大以后,因虛榮作祟和無知的緣故。開始厭惡自己貧困的家,淡忘了母親,乃至與家完全隔絕。老婆婆的一番話,深深教育了"我",打動了"我"。悔悟,情感回歸
板書:我的感情:滿足--厭惡--隔絕--悔悟
五、這里也有一段描寫母親外貌的語句學生閱讀第25小節描寫母親外貌的語句分析描寫手法,及其作用。
這段外貌、神態描寫,抒發了"我被母親無私偉大的愛深深感動之情,也流露出了"我"對于自己無知、愛虛榮的深深自責。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如何呢?
六、學生齊讀最后三小節寫我悔過心理的文字,體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蘊含了母親對"我"深切的愛,憧憬女兒早日成才,等候與女兒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時深切地表現了"我"被養毋的愛所感動,為自己的無知而梅恨之情。
七、總結式的拓展: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領會到母親對女兒的愛,這種愛是無處不在的,是無私而執著的,那作為兒女的我們該怎樣回報這種母愛呢?我們現在先來欣賞毛阿敏《燭光里的媽媽》看看毛阿敏是怎樣歌頌母愛的?
1、 學生欣賞音樂毛阿敏《燭光里的媽媽》,
母愛不一定轟轟烈烈,平凡的小事也能彰顯母愛的偉大,老師舉例,然后請同學說說還有哪些事例能體現母愛?
理解了母親對我們的愛,那現在你最想對媽媽說得一句話是什么?你又想為母親做些什么?
2、小巷深處寄深情。(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覺得大家對母親已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也體會到了更多的母愛,也難怪文章的作者林莉,她要悔過,要自責,她念念不忘母親,不忘小巷,因為深深的小巷中有母愛,深深的小巷寄托著她的深情。)
3、同學們,小巷深處的母愛讓我們敬佩,也讓我們深思。其實母愛無處不在,失敗后的聲聲鼓勵,受傷后的句句安慰,出門前的句句叮嚀,疲憊時的一杯清茶,成功時的一絲笑容……其實母愛很樸實,沒有領袖的豐功偉績,沒有明星的光彩奪目,沒有科學家的淵博學識,沒有英雄們的豪言壯語,沒有文學家的鴻篇巨著,母愛齊天,是可以撐天的支柱,也是我們想擁抱的溫暖。我們每天都生活母愛的氛圍中,享受著來自父母的濃濃親情。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的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最后讓我們一起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八、布置作業
回家后,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達對她們的深深的愛意。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個性化發揮,如讓學生大擔回答,由此引入對課文方方面面的分析等。在積極轉變教師角色的同時,能夠努力改變課堂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但學到了應有的知識,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分析能力。但也存在不足,如果改的步子邁得還不夠大;有的時候只注重學生表面上的活躍,而忽略了心理上活躍等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