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
2、學習小說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理解孔乙己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會意義。
4、歸納孔乙己悲劇產生的原因。
5、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學習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咸亨酒店 附和 不屑置辯 闊綽 舀水 羼水 綻出 擦拭 蘸著 打折腿
頹唐 筆墨紙硯 葷菜 漲紅 戕害 門檻
(2)辨形
辯 綻 碟 壁
辨 淀 蝶 臂
辮 錠 諜 璧
瓣 腚 牒 碧
喋 避
碗 折
腕 拆
婉 析
剜
宛
蜿
豌
(3)辨音
哄 模
和
折 漲
(4)解釋:
闊綽: 間或:
羼: 格局:
營生: 附和:
2、了解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 “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小說集)、《墳》(雜文集)、《熱風》(雜文集)、《彷徨》(小說集)、《野草》(散文詩集)、《朝花夕拾》(散文集)、《華蓋集》(雜文集)、《華蓋集續編》(雜文集)等專集。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3、寫作背景:
小說寫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載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魯迅在五四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后的第二篇白話小說,后收入小說集《吶喊》。當時辛亥革命剛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國社會封建勢力仍然根深蒂固。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在1906年就廢止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作為進步知識分子,以文章作為武器,從各個角度向封建禮教發起進攻,深刻批判了“禮教吃人”的罪惡。《孔乙己》就是這樣一篇小說。魯迅通過描寫孔乙己這個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和摧殘的下層讀書人的悲慘遭遇,揭露和控訴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出封建社會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眾的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魯迅所說的寫這篇小說的用意:“單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薄涼”,從而“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4、回顧小說這種文體的相關知識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敘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小說必須具備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這三個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寫
a、小說的人作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對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外形進行描寫的是肖像(外貌)。對人物的對話、獨白及語氣聲態進行描寫的是語言。
b、從描寫的角度看,人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說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2)、人物形象
a、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
b、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的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c、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現出來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說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3)、故事情節
a、故事情節是作品所描寫的生活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具有序幕、尾聲兩上部分。
b、開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第一件事;發展 ,是作品中矛盾沖突從展開到激化的演變過程;高潮,是決定矛盾各方的命運工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的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勵,最尖銳的階段;結局,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性格的發展已經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現,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
(4)、環境描寫
a、環境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環境描寫和事情發生的背景的描寫,它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b、自然環境描寫,也叫做景物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花鳥蟲魚等場景的描寫。
c、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的描寫
d、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有些環境描寫還起著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5、再讀課文,填寫下列表格:
孔乙己失蹤了,魯鎮派出所要填寫一份“失蹤人口檔案”,請你幫助填寫:
魯鎮派出所失蹤人口檔案
姓名(曾用名或綽號): 照片
性別年齡:
籍貫現住:
外貌特征:
身材:
面容:
衣著:
語言特征:
性格行為特征:
職業及工作單位:
最后露面時的情況:
(根據課文介紹給孔已己時間: 畫個照片)
地點:
事由:
當時衣著及外貌特征:
見證人:
推測下落:
聯系人姓名地址:
檔案填寫人:
年 月 日
二、課堂學習
1、激情導入:
作為中華民族20世紀的文化偉人,作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以文藝實現他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的抱負。在他一生所創作的三十多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孔乙己,去體味小說復雜的情感內蘊。
2、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理清本文的三要素:
人物: 環境:
開端:
發展:
情節 高潮 :
結局:
(2)小說直接寫孔已己的情節有哪些?歸納這幾個情節(時間、事件)
3、精讀品析
(1)朗讀前三個自然段,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①、找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時間: 地點:
②、本文題為“孔乙己”,前兩段卻不提孔乙己,是否離題?為什么?不寫這一段可以嗎?為什么?
③、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兩種人,這兩種人有什么不同?寫這些有什么作用?
④、小說中的“我”是否魯迅?“魯鎮”是否真實地名?為什么?
⑤、作者塑造“我”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
⑥、前三段為孔乙己的出場作了哪些鋪墊?
(2)瀏覽課文4-11段,
①找出描寫孔乙己肖像、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分析、討論這些肖像、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征?
②以上這些屬于正面描寫,再找找側面描寫又寫了哪些內容?
③列表:孔乙己前面幾次和打斷腿后
比較:最后一次出場在肖像、語言、神態、動作方面的變化
(3)綜合概括:孔已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每位同學肯定都有著自己的看法,隨愿意把你對孔已己性格的認識說給問們大家聽聽?
4、研討歸納:孔已己的悲劇命運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A、自身因素
B、社會因素
C、人的因素
如果孔已己身邊有人關心他,有人為他獻愛心捐款,或者政府給他救濟,他也不一定死,證明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除了性格還有社會環境,那么孔已己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社會環境中呢?周圍的人是怎樣對待他的呢?
(1)、孔乙己周圍有哪些人?這些人在課文中有一個共同的表情動作是什么?
(2)、孔乙己周圍的這些人物的笑各有什么不同含義?為什么?
長衫主顧:
掌柜的:
短衣幫:
小伙計:
(3)、作者這樣寫眾人的笑,目的何在?作者對這些人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對長衫主顧和掌柜的是揭露與批判;對短衣幫和孔乙己是同情與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5、探究:《孔乙己》是一幕悲劇,然而全文沒有一個“悲”字出現,貫穿全文的一個字是什么?作者這樣安排線索用意何在?這種把人的悲劇命運放在笑聲中來寫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效果?5、研討:為什么說孔已己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6、歸納小說的主題
(學法指導:學習文學作品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章、章不離作者、作者不離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同時還要聯系作者的其它同類作品來分析。這樣才能比較全面、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
(1)理解“大約”“的確“的運用
(2)小結主題
7、歸納欣賞本文精巧的布局:
(一)描述魯鎮咸亨酒店,為典型人物活動提供了典型環境。
(二)以插敘說明孔乙己的經歷,使人物形象完整,情節緊湊。
(三)以“我”--酒店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組接生活畫面,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四)以笑貫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后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既是對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的冷酷、群眾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三、作業:(以下兩題任選一個)
1、請你設想一下,孔已己用手爬著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況,以“走出酒店后的孔已己”為題續寫一個你認為合乎情理的故事,題目也可以叫《孔已己后傳》,還可以自擬。
2、發揮想象寫一篇情節生動的故事:孔已己中舉后回到咸亨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