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的第一課。小說這一體裁在第三、四冊略有接觸,第五、六冊曾系統地學習小說的文體特點,本課承接已有的知識,先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然后深入學習本文精練深刻含蓄的語言特色,挖掘作者刻畫人物形象和描寫社會環境的意圖。
[思路綜述]
《孔乙己》是初中語文教材的傳統名篇,含蓄深沉,重點多,難點多,妙處多,如何來教,是個難題。逐個講,煩瑣細碎,學生無趣味。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學生無所得。本設計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做到疏通文字,熟悉課文,然后用分組合作為孔乙己填寫履歷表這一形式展開閱讀教學,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文本,了解小說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完成整體感知。此乃亮點之一。
為進一步探究人物形象特征和挖掘文章所蘊涵的深刻的社會內涵,本設計打破了小說教學的程式化模式,采用數字牽引教學刺激學生學習,讓他們領會精練深刻含蓄的語言特色,挖掘作者刻畫人物形象和描寫社會環境的意圖。此乃亮點之二。
( 數字提要是:1、一個場所 2、三種類型的人 3、兩次人物的外貌描寫; 4、兩次掏錢時的動作 5、兩次出現錢的數目; 6、兩次人物出場; 7、主人公五次爭辯; 8、眾人七次笑聲。)
另外,教學收束時, 設計中選取了“矛盾”這一切入點,以“孔乙己是一個__________但又是____________的人”造句,把這一個探究性任務作為作業。目的是從生活現象到性格特征、思想根源,要求學生由表及里,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這一形象,從而帶動對文章主題的深入理解。此乃亮點之三。
[重點難點]
1、 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文章刻畫人物形象和描寫環境的意圖。
[教學目標]。
1、 學習幾種欣賞文學作品的能方法。
2、 學習本文精練深刻含蓄的語言特色。
3、 挖掘作者刻畫人物形象和描寫社會環境的意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范仲淹的一篇《岳陽樓記》,使得一座平凡的樓閣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樓,歐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終讓滁州山中一座普普通通的亭子名揚四海,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讓英倫三島的這座橋長久的留在人們心中,而魯迅先生的一篇《孔乙己》也使得浙江紹興的“咸亨酒店”至今生意興隆。--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到底是一篇怎樣的文章具有如此的魔力?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走進《孔乙己》。(板書課題及作者)
2、出示目標 (見上)
整體感知 自學指導(十分鐘)
1、事先大家已預習過課文了,我們現在按閱讀要求,把課文再讀一遍。①勾畫出理解有困難的字、詞、句。②迅速抓取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標注出來。選擇你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可以朗讀,也可以默讀;可以速讀,也可以跳讀。閱讀時注意提取下表信息。
2、檢查閱讀情況: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命運,我們來整理一下孔乙己的檔案,為他填一張履歷表。(分組后,為各組發放以下表格,要求分工合作,5分鐘內完成)
(附) 孔乙己履歷表
姓名 籍貫
年齡 出生年月
學歷 身體狀況
特長 工作單位
家庭成員 主要社會關系
工作生活經歷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優點 主要缺點
填表說明:①社會關系--是指小說中與孔乙己發生聯系的人物。(注明關系)生活經歷--是指小說中孔乙己做過的一些事,表達準確清楚,可根據課文中語言,也可以自己概括。②注意將課文中有關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羅列顯示出來。③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組內一定要講究分工合作。(可一人負責幾項然后整合,可由書寫好的同學執筆……) 、3、收上表格, 實物投影, 集體簡答。(5分鐘)
深入探究
1、孔乙己的大體情況理清了,但還需做深入了解。怎樣在很短時間里迅速地掌握小說內容?我交給大家一個好辦法,叫做數字牽引法。想不想試試?(投影以下內容)
(一個場所 三種類型的人 兩次人物的外貌描寫 兩次掏錢時的動作 兩次出現錢的數目; 兩次人物出場 主人公五次爭辯 眾人七次笑聲)
2、請大家還是按照剛才的分組方法集體討論,看哪一組在十分鐘內找出來的又多又準,最好能就此問題發表點看法。現在開始! (學生討論整理)
3、有學生代表發言,然后集體評點。老師隨機點撥并板書,(20分鐘)參考如下: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咸亨酒店) 還有什么事不是發生在此地?(被何家和丁家 打的事) 那又是怎樣知道的(酒客的對話) 為何不鋪開寫?(不緊湊)、 (2)在咸亨酒店里經常出現的是那三類人? (長衫主顧、短衣幫、孔乙己) 誰最特殊?(孔乙己) 你能找出依據來嗎?(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另外兩類又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在這種環境下的特殊人會有怎樣的表現?結局怎樣?讓我們作研討。 (3)人物的外貌動作常常能反映人物的精神生活狀態,在小說《孔乙己》中作者幾次寫了人物的外貌和動作,且錢的數目也有什么變化,這樣描寫有什么意圖?
(明確):作者兩次寫了人物的外貌:第一次剛出場時“穿長衫”,含蓄說明了他硬擺讀書人的架子,不愿與勞動人民為伍。“青白的臉色”可見他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第二次出現也是最后一次出現時卻不見長衫,只見“破夾襖”,可見他生活已經很艱難,連擺讀書人的架子也無暇顧及了。“青白的臉色”不見了,卻是難看的“又黑又瘦”的臉,可見他生活連“半飽”也難達到了。
作者兩次寫了他掏錢的動作,前者“排”出的是“九文大錢”,表現他還有幾分炫耀的資本,后者“摸”出的是“四文錢”表現出動作的遲鈍,錢也藏得嚴實,可見這錢來之不易。
(點撥):作者刻意兩次描寫外貌、掏錢的動作和錢的數目,目的是為了形成鮮明的對比,告訴我們讀者主人公已經窮困潦倒,同時也向我們展示出孔乙己逐漸被舊社會吞沒的人生軌跡。
(說明):這一問能讓學生領會寥寥幾筆,神情畢肖的外貌描寫以及精妙的人物動作描寫,不是瑣碎無意義的,而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體會作者細微處用詞的精妙。
(4)孔乙己在那冷酷無情的社會,是個多余人,同時他還是眾酒客的笑料,作品多次寫眾人的嘲笑聲,也多次寫了孔乙己的爭辯,請列舉出。同學們是否能在次序上看出什么規律?作者這樣安排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品中五次寫眾人對孔乙己的嘲笑:笑傷疤-------笑偷竊--------笑挨打-------笑落第-------笑斷腿。孔乙己作出的相應反映是:不回答,排出九文大錢-------睜大眼睛說“污人清白”-------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竊書不能算偷”------頹唐不安“籠上了一層灰色”-------低聲說道:“跌斷,跌……”,“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可見孔乙己的爭辯由強到弱。這樣的步步描寫深化了主題。
(點撥):短衣幫取笑孔乙己,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冷酷無情,也表現了“短衣幫”的麻木。作者又以孔乙己受眾人戲弄時的動作神態的先后變化和爭辯的逐步減弱,表現人物細膩的心理變化過程。
(說明):這一問,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嚴謹的思維也得以訓練。
(5)、 貫穿全篇的“笑聲”。
(提問):我們知道小說兩次寫人物出場手眾酒客嘲弄的場景,主人公在笑聲中出場,又在笑聲中走向死亡。請大家找出文中的笑聲,每次笑聲對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明確):小說共七次寫笑聲:開篇一笑引出主人公;二笑說明孔乙己是人們的笑料,是精神變態的畸形人,也反映群眾的冷漠和麻木;三笑是“眾人也都哄笑起來”這是對第二次笑聲意蘊的強化;四笑是“我可以附和的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引人發笑”,這是特寫鏡頭,在情節上起承轉作用。五笑是“孩子的笑聲”,表明孔乙己不僅是成年人的笑料,更是孩子們的笑料;六笑是“便和掌柜都笑了”,則把情節推上了高潮,使讀者感到當時社會冷漠無情已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七笑交代了主人公的悲劇結局。
(點撥):作者以陣陣笑聲和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形成強烈的對比,意在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冷酷,同時也批判群眾的麻木。
(說明):這是一個縱橫全篇的中心問題,能加深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四、小結及課堂練習 (5分鐘)
我們填完這張履歷表,又運用數字牽引法,初步了解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命運和遭遇,我們仿佛能看見那落魄的書生孔乙己在冷漠、庸俗、無聊的社會里苦苦掙扎的身影。那么孔乙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下面這個作業可以考察大家今天的收獲。(投示以下作業內容)
以“孔乙己是一個__________但又是____________的人”造句,看誰造的又多又合乎文意。
(示例:孔乙己是站著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偶爾偷竊的人。/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 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從不拖欠酒帳的人。/孔乙己是以讀書為傲但又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的人。/ 孔乙己是個熱心教小伙計“茴”字寫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無人關心的人。)
點撥: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人亦然。抓住矛盾進行分析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學們學會用這種方法去認識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個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膚淺的人。
好了,課到此,想必大家已明白“咸亨酒店”至今生意興隆的原因了。愿大家能有所收獲,以后有機會到浙江紹興的“咸亨酒店”游玩時,將你的所見所聞帶回來,與大家共享,好么?
--好,下課!
【板書設計】
丁、 何 短 衣 幫
打 笑
孔乙己
笑
笑
掌 柜 的 小 伙 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