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組稿:韓維加
參加編寫:
朱建國 趙 敏 陳家利 楊 軍 嵇學麗
章婷婷 石 秀 朱麗麗 謝繼合 朱海燕
第一周 星期五
哲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禮記表記》
[解讀]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樣(濃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沒有圖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顯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夠長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懷有獲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甜言蜜語,因而難以持久。接:接觸,交往。 醴:甜酒。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解讀]禮節重在相互往來:有往無來,不符合禮節;有來無往,也不符合禮節。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應平等相待,互助互濟。 尚:重在。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盡數》
[解讀]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常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可以保持很久不變壞。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動”的意義:生命在于運動,腦筋在于開動,人才也需要流動,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世界。腐:腐臭。 戶樞:門的轉軸。 蠹(dù):蛀蝕。
滿招損,謙受益。 --《書大禹謨》
[解讀]驕傲自滿必然招致損失,謙虛謹慎就會獲得好處。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證明了這句名言的正確。唐太宗能慮心聽取臣下的意見,國家治理的很好,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驕傲自滿起來了,在攻打高麗(朝鮮)時慘遭失敗。唐玄宗剛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經濟方面取得成績后就驕傲起來,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衰落。
詩詞
春思
方岳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
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
[注]方岳(1198~1262),字巨山,號秋崖,歙州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先后觸忤賈似道、丁大全,被劾罷官。其詩與劉克莊齊名。 長共:長,長久。 共,一起,喻密切。
[賞析]首句“春風多可太忙生”,以擬人化的手法,交代春的忙碌。“多可”有包容之意,也即萬物都在它的忙碌下呈現一派生機。“太忙生”,集中體現本句的擬人特點,不僅說春風“忙”,而且“太忙”,春風可愛之態畢現。“生”字何解?一作語助詞,楊萬里《過五里徑》詩:“野水奔來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方岳《雨中有感》詩:“山蟄驚塵已發聲,移花移竹太忙生”(見《宋詞鑒賞》第1298頁)此處“生”字,作對人的昵稱,豈不更好,猶如“父”字之美稱。春風猶如精力充沛的后生,活潑可愛,否則何以能“行”能“與”而又能“吹”。不過“生”字作何解,已無關宏旨了,能知春風可親可愛足矣!“長共花邊柳外行”,“長共”活畫東風與花柳的密切。“行”字寫得更為可愛,二者宛如親密的玩伴在嬉戲;同時又展現了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忙”碌的春風催促下花由疏而密,柳則由煙柳而變為萬條如絲。剛剛還在“花邊柳外行”,此刻又幫燕融作巢,又幫蜜蜂釀蜜,可謂忙矣。然而其忙并不會是在明媚中,它時而又如促狹鬼,在明媚的畫面上,掀起一層波瀾,“才吹小雨又須晴”春風化雨,滋潤大地,卻又不肯多,于是才“吹”之后,緊“又”放晴,“才”“又”二字的使用,更顯春之忙碌。
全詩采用擬人手法,于動感中展現春風的可愛。
素材
“明辯”格言
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漢)司馬遷
君子當有所好惡,好惡不可不明。 --(唐)韓愈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論語》
類非而是,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呂氏春秋》
正人君子的話,在當時往往被認為虛偽;奸詐小人的眼淚,卻容易博取人們的同情。
--(英)莎士比亞
一個人倒霉至少有這么一點好處:可以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
--(法)巴爾扎克
單靠信仰,我們有時候也會把問題看錯,只抓住了虛假的東西。
--(印度)泰戈爾
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自己的看法為根據。 --(德)馬克思
在你判斷是非之前,先把每件事和你心中的真理以及你所感到的善的概念調和起來,這樣,一切就會變得清楚起來了。 --(印度)泰戈爾
眼睛好像一片湖水,在這湖水里面,一切的現象--人呀,事物呀--比起它們在現實當中反映得更清楚、更鮮明和更富于表現力。 --(法)羅曼羅蘭
人皆愛花之鮮妍,不知鮮妍能誘人為驕奢之患矣;人皆忌棘之傷害,不知傷害能誡人行正直之路矣。 --(唐)林慎思
自稱盜賊的無須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稱正人君子的必須防,得其反倒是盜賊。
--魯迅
每個涉世未深的人都必須懂得,衡量朋友的真正標準是行為而不是言語。那些表面上說盡好話的人實際上離這個標準遠著呢。 --喬治華盛頓
事例精選
誹譽之情
周武王問姜太公說:“選拔賢才,反而因此招致危亡,這是為什么呢?”姜太公說:“雖然選拔了賢才,但是不用他,這只是有選賢的虛名,實際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賢才。”武王說:“他的過失出在哪里呢?”太公說:“它的過失就在于國君只喜歡用人的微小好處罷了,所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賢才。”武王說:“喜歡用人微小的好處是怎樣的呢?”太公說:“國君喜歡聽贊譽,而且不厭惡讒言,這就會把不賢的人當做賢才,把不善當做善良,把不忠當做忠誠,把不守信義當做信實。這樣一來,國君就把贊美當做功勞,把誹謗當做罪惡;有功的人不予獎賞,犯法有罪的人不加懲罰;結黨的人得到重用,不結黨的人貶退不用。因此,臣下們結黨營私,遮住了賢才;官吏們也勾結成黨,大行奸詐;忠臣由于直言而被認為誹謗,無罪處死;奸臣由于阿諛奉承,而被認為贊譽,無功得賞。這樣的國家就出現危亡。”武王說:“很好!我今天聽見了誹謗和贊譽的真情了。”
犯顏直諫
三國時,吳國的丞相陸凱見吳王孫皓荒淫無度,奸才橫行,就不顧個人的安危,上書犯顏直諫,把吳王比作昏庸的君主,像古代的暴君夏桀和商紂王。盡管吳王不高興,陸凱也毫不在乎。
唐代大臣魏征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安危,正氣凜然,犯顏直諫,前后共諫200余事,為后世傳為佳話。
古之良史
公元前548年,齊國執政大臣崔杼殺死齊國君主齊莊公。齊國太史官嫉惡如仇,據實寫下了“崔杼殺死齊國的君主”,譴責這種殺君的行為。崔杼當場殺了太史。不料太史的弟弟無所畏懼,又據實寫了“崔杼殺死齊國的君主”。崔杼又殺了他。太史的三弟仿效兩個哥哥秉筆直書,旋即又被殺。等到太史的四弟再次直書時,崔杼被太史嫉惡如仇的凜然正氣嚇怕了,不敢再開殺戒。有個叫南史氏的史官聽說太史一家三兄弟被殺,跑來準備繼續秉筆直書,聽到太史四弟已如實記載了這件事,才如釋重負。
私情公法兩分明
東漢順帝時,蘇章升任為冀州刺史。蘇章有位老朋友任清河太守,是他的下屬。蘇章巡行屬郡,查證這位老朋友的貪贓枉法問題。于是,他先將這位老朋友請來,設宴招待。宴席上,縱談平日友情,十分歡愉。清河太守欣喜地說:“別人冰上只有一重天,我的頭上卻有兩重天。”蘇章說:“今天晚上我跟老朋友喝酒,是個人的私情;明天冀州刺史依法辦案,就是國家的公法了。”蘇章查出清河太守的罪行,一一列舉,依法做了懲處。
陶侃對送禮者的不同態度
有人給陶侃送禮,陶侃一定要問清楚這東西是從哪里來的。如果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即使禮物微薄,也非常高興,并用三倍的東西作為回禮,表示感謝;如果禮物來源不正當,則十分嚴厲地加以斥責,毫不留情,將禮物全部退還。
文言
生木造屋
高陽應將為室,家匠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將撓。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高陽應曰:“緣子之言,則室不敗也,木益枯則勁,涂益干則輕,以益勁任益輕,則不敗。”
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敗。
高陽應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注:生木:不干的材料。 高陽應:人名,復姓高陽名應,宋國的大夫。 室:房屋。 家匠:家中的工匠。 涂:泥。 其:它,指生木。 加涂其上:把泥巴涂在生木上。 撓:彎曲。 敗:毀,壞。 緣:照,按。此句意思是:照你這么說。 益:越,更加。 勁:堅固有力。 任:負擔,承受。 好小察:好耍小聰明。
參考譯文:
高陽應要做房子,家里的匠人對他說:“不行啊,木料還沒有干,涂上泥巴,一定會彎。用剛砍下的樹木做房子,開始雖然不錯,但以后一定會倒塌的。”
高陽應說:“照你這種說法,那么房子是不會倒塌的,因為木料越干就越堅硬有力,泥巴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堅硬的木料承受越來越輕的泥巴,那一定塌不了。”
匠人想不出用什么話回答他,只好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房子。房子剛剛做好也還不錯,但過了不久果然倒塌了。
高陽應好玩弄小聰明,卻不明白大道理。
文意提示:這則寓言是說耍小聰明、搞詭辯的人,盡管講得頭頭是道,有時也能迷惑一些人,但因為不符合實際,在事實面前終歸是要破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