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組稿:韓維加
參加編寫:
朱建國 趙 敏 陳家利 楊 軍 嵇學麗
章婷婷 石 秀 朱麗麗 謝繼合 朱海燕
第一周 星期三
哲言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十月之交》
[解讀]高地變為山谷,深谷變成山陵。據科學推測,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在七千萬年以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多變。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向它相反的方向轉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靈公》
[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 “厚”后面省略掉一個“責”字。 責:責備,要求。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大學》
[解讀]如果天天洗滌能使面容清潔新鮮,那就每天都要洗滌干凈,保持清潔、新鮮,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這句名言是商朝開國賢君湯刻在盤子上的銘文,叫“湯盤銘”。刻在洗滌的盤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勵的作用。這里借指要讓自己的道德修養、精神面貌永遠是新鮮而清潔的。日新: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詩詞
城南
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注]高下:高低。 花開盡:指花已凋謝。
賞析:宋詩到歐陽修時,已帶有散文化的特點,喜歡說理,往往將哲理融隱在寫景之中,曾鞏的詩也具有這一傾向。這首詩寫雨后郊野的景象,說經過一番激烈的風雨,艷麗的桃李都已凋謝,而樸素的青草卻分外茂盛。詩人在這里暗示:生活中過于美好、過于順利,往往難以長久,經受不住考驗。曾鞏不以詩名,《冷齋夜話》記彭淵材說“恨曾鞏固不能作詩”,陳師道《后山詩話》也說他“短于韻語”,但平心而論,這首小詩,語言清新,含義深邃,在宋詩中一點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遜色。
成語
生花妙筆
傳說,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的筆,筆頭上開出鮮艷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跟前。李白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
后來李白刻苦讀書,深入社會,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他熱情歌頌了雄偉、壯麗的祖國,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腐朽黑暗的封建社會。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頌。
“妙筆生花”這句成語由此而來,有時也寫作“夢筆生花”。
素材
“團結”格言
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 --巴金
兵不離隊,鳥不離群。 --諺語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夠移山填海。
--雷鋒
一切獲得成功的人,從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擬超過他對他們所做的貢獻。 --(美)愛因斯坦
人只有在人們中間才能認識自己。 --(德)歌德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 --韋伯斯特
緊密的團結就是無敵的勇士。 --諺語
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雷鋒
一滴晶瑩的水珠雖然美麗,但經不起太陽的曝曬;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單槍匹馬地殺出天下。 --魏瓊
巨廈將傾,一木固不能支;黃河將決,一掌固不能掩。
--惲代英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
--(三國)孫權
不論是多么賢明的人,畢竟只是一個人的智慧;無論是多么熱心的人,也僅能出一個人的力量。因此,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依托,為更大的效益而結成組織團體,同心努力,集合智慧,團結力量。 --(日)松下幸之助
文言
蘭子進技
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
又有蘭子能燕戲者,聞之,復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異技干寡人者,技無庸,適值寡人有歡心,故賜金帛。彼必聞此而進,復望吾賞。”拘而擬戮之經月乃放。
[注]蘭子:流浪藝人。 進:進見,獻。 干,:求見。 宋元:宋元君,宋國的國君。
以技干宋元:拿技藝來求見宋元君。 召:接見。 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即踩在比他自己身高一倍的木棍上。 屬:連接。 脛:小腿。 趨:快走。 馳:奔跑。 并趨并馳:邊走邊跑,連走帶跑。 迭:輪流,交換。 躍:拋起來。 迭而躍之:指把七把劍交替拋起來。 立賜金帛:立即贈送錢和布匹。 燕:同“演”。 庸:用。 適值:正好遇到。
拘:拘留,抓起來。 擬:準備。 戮:殺掉。
參考譯文:
宋國有個流浪藝人,請求宋元君觀看他的藝術表演。宋元君接見了他,并觀看了他的藝術表演。他用兩根比他身子長一倍的木棍綁在小腿上,邊走邊跑,雙手舞弄著七把劍,上上下下交替拋舞,五把劍拋向空中,兩把劍接在手上。宋元君看了驚嘆不已,馬上叫人賞賜給他很多金銀和布匹。
又有一個流浪藝人,他會演戲,聽了這事后,也去請求宋元君觀看他的演出。宋元君聽了大發脾氣,說:“前幾天那個流浪藝人給我表演了不同尋常的雜技,可是雜技本是無用的玩藝,當時剛好碰到我有閑心觀賞,因此賞給他很多金銀和布匹。這個人一定是聽到這件事才來請求我觀看他的表演,希望我獎賞他。”于是,宋元君叫人把這個人抓了起來,準備殺掉,結果關了一個多月才釋放出去。
文意提示:這則寓言揭露的是喜怒無常的國君,他高興時可以賞賜藝人金帛,不高興時就濫施淫威,不問青紅皂白,隨便把人抓起來,甚至處以極刑。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梅花落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霜質。
注:霜,霜一般的光和色;霜質,耐寒的口質。
(1)“念其霜中能作花”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念爾零落逐寒風”中的“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賞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50字左右。
答案(1)“梅”“雜樹”(2)略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詩中的“河”指黃河,“岳”指華山。當時均在金人占領之下。
(1) 分析本詩的前兩句對表達主旨的作用。
(2) 分析三、四句中的“盡”“又”兩字的表現力。
答案:(1)前兩句寫出山河的遼闊和壯美,意境雄渾深沉。大好河山卻淪陷敵手,多年已過卻不能收復失地;突出山河的美好,強化了詩人感情的悲憤和沉痛。
(2)“盡”字寫出了“遺民”流淚之多,流淚時間之長,其中包含著無限的辛酸。“又”字寫出了“遺民”對“王師”的多年苦盼,也包含著作者對當權者不及時收復失地的失望和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