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課堂設計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詞的字面意思。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尋找意象,感悟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用積極態度對待生活。
一、導入:
他是一位錯位的君王,亦是一代詞宗,他創下“國家不幸詩家幸的典范”,他開始“話到滄桑語始工”的傳奇,他就是李煜!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南唐后主”的人生,走進他真實的內心世界,感受他憑闌江山的無限悵惘,解讀他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愁……
二、整體感知:
1、抽生朗讀課文
(一個學生讀完之后,其他二個學生來評價)
師問: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答:好。音準、感情把握到位。
不好。情感把握不到位。
師問:應該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我們能否從詩詞當中找出一兩個詞語來揣摩他的此刻情感呢?(找詞眼)
生(集體)答:愁
師問:什么樣的愁?第一單元我們學過,鑒賞詩歌首先應該“知人論世”,那么李煜到底有怎樣的一生?你了解嗎?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你了解多少?
生答:(學生發言)
師(總結寫作背景):后人給他的評價是: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作為一國之君,卻成為階下囚,作為才人,他才華橫溢。他的作品分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兒女私情,花前月下;后期,失去曾經尊貴的地位,滿目創痍,囚徒的苦惱無奈。
本詞寫于李后主被俘將死的前夕,由君王淪落為階下囚,個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也蕩然無存,這一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人生之痛、亡國之恨,在詞中不加掩飾地流露出來。)所以,我們應該讀出詞人此刻的心境,基調應該是低沉、凄婉。
2、再請一位同學帶著感情來朗讀。
老師簡短的評價。
3、請聽錄音。
4、集體朗讀。再次整體感知詞人的愁緒。
總結:什么樣的愁?應該是:往事之嘆、故國之思、人生之痛、亡國之恨???(討論:這個結論是否過早?)
三、賞析詩詞
讓我們走進詩詞,展開想象的翅膀,還原生活情景,再現李后主此刻的心情。
1、找意象:
師問:詞人在這首詞中寫了那些事物?有那些意象?
生答: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雕欄、玉砌、朱顏、愁、春水
2、悟意境:
師問:這些意象傳達出什么樣的情感?
(1)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意象:花 月。我們經常提到花好月圓,花、月構成什么樣的景?
生:美景。
師:美景往往激起人們愉悅的情感。然而,面對如此美景,詞人卻說了什么?--“何時了?”
面對美景反生嫌怨之情,為何?
生答:(因為他現在是囚徒,亦可聯系寫作背景)
師總結:我們經常說:“境由心造”,悲傷,天晴也是雨,振奮,天雨也是晴。一般心情可以改變環境,縱使晴空萬里,也能風雨凄漆,即使彤云密布,也會化為艷陽當空。所以,此刻李后主即使看到春花秋月,也是悲凄無比。于是,他長嘆一聲:--往事知多少?
多少往事,劃過天際,曾經在南唐的點點滴滴,甚囂塵上……(往事多少,讓春花失色,令秋月悲凄呀。倒裝!)
想象:富裕生活,萬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歡樂,今日屈辱,形成對比。一幅春花秋月圖的背后,是后主對往事的無限悵惘,對過去生活的無限追思。
往事之哀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意象:小樓、東風、故國、明月
“東風”是什么風?
春風。
師問:一個“又”字?體現什么樣的情感?(提示:春風又綠江南岸)
生答:
師總結:從時間上來看,度過了一年。第二個春天來臨了。與其在說時間,不如說是重復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過文字,我們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無數次對故國的思念。
接著下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師問:故國、月明。提到“月”,這一意象,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
“月”激起詞人深深的思念……
想象:孤寂的李煜獨自登上小樓,迎面而來的春風,帶我回到自己故國……
亡國之恨
那么“故國”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
(3)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意象:雕欄玉砌。
師問:他為何選擇“雕欄玉砌”?而不選擇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生答
師總結:因為這是李煜曾經最熟悉的地方,這里,留下他無數次的歡歌笑語,留下他星步如飛的足跡,留下他美好的回憶,點點滴滴都是真實的自己……“應猶在”,推測這些應該還在,選擇景物,是為了抒情,一定要典型,如果前一句是物的描摹,后一句是“朱顏改”,看注釋,齊聲回答:什么上朱顏?
生答:紅顏,少女的代稱。
師問:少女都怎么了?
生答:變老了。衰老的容顏。
師問:有那么厲害嗎?僅僅一年半載,少女都衰老了?
總結:夸張。體現南唐劇烈的變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崔戶《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花依舊,而人去不在?一種遺憾,一種回憶,彌漫開來……日日難過,夜夜難眠……
(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濤起伏,猛烈地撞擊著作者的心扉,此情無計可消除,又可與誰人說?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動郁積,此時此刻,觸景生情,感情的閘門一旦打開,便一發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強烈如滔滔江水大有沖決一切之勢:
(齊讀最后兩句)
師問:為何為名句?
(提示):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長)
試問閑愁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愁多)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只恐雙溪舴ze猛舟,載不動,許多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愁無法抑制)(李白)
生答:
師問:“水”的特性?
生答:連綿不斷
師問:“一江春水”,應該有多少?
生答:很多,很重
總結:“愁”,很抽象的概念,在這里詞人給我們具體話,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寫出愁之多,之重,之綿綿不絕。
四、請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
五、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分組:請同學們發揮想象,用你的優美的筆觸擴寫本詞。
(提示:連綴意象,創設生動形象的畫境。)
六、再次朗讀課文
七、本詞藝術特點:
1、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2、對比
3、形象比喻、夸張
八、相關聯想與比較:
1、問:這首詞的詞牌名是《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答: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于垓gai下。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拔劍自刎。后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后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于項羽和虞姬的悲劇故事。
2、我們不妨再次將李煜和項羽對比一下,同時末路王侯,同時絕筆之詞,《垓下歌》《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
總結: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后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九、音樂欣賞
十、作業
附板書:
虞美人
薄命君王 , 絕代詞人--李煜
春花 秋月 何時 了 ,----------------- 往事 知 多少 。
往事之哀
小樓 昨夜 又 東風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亡國之痛
雕欄玉砌 應 猶 在 ,------------------只是 朱顏 改 。
物是人非
問君能有幾多愁 , ------------------ 恰似一江春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