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品析小石潭的景物。
2.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品析小石潭的景物。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學生齊讀課文
2.檢查對文意的理解。(幻燈片出示)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2)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談話: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品析小石潭的景物。
2.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品讀課文,賞析景物
1.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記,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來觀察景物的?請從課文中找出能體現作者游蹤的語句,來分析作者的觀察方法。
2.同學們認為文中哪些景物描寫寫得特別好?找出相關語句細細品讀,看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景物的特點的,然后與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品析景物
(1)潭水
聽覺--聲音動聽
觸覺--水溫清涼
視覺--水質清澈
(2)潭石--全石以為底
(3)潭魚--動靜結合
(4)潭源--形狀、岸勢
(5)環境氛圍--清幽、凄涼
4.小石潭的景物給人的整體感覺怎么樣?
四、體悟作者的感情
1.如果讓你置身于小石潭景致中,你的心情會怎樣?作者在觀賞小石潭時,心情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理解到的?
2.作者的心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
五、感情朗讀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錄音示范
3.學生自由朗讀
六、延伸拓展
出示春、夏、秋、冬景物力各一幅,要求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寫一段二百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