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敘中的抒情
二快速閱讀
三直接寫人和間接寫人
課時二
學習指導:本文在故事情節(jié)上懸念起伏不斷,扣人心弦,要注意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本文的寫作是以時間順序兼以歷史的倒敘插敘來展開的。閱讀時要注意理清寫作材料安排的順序。
快速閱讀的要領(lǐng)是:默讀不出聲,不回視,用心專一,不是一字一字的閱讀,而是成句成段的掃視,記大意,明
確中心。
作者:(速記)彭荊風,當代作家,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1955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邊寨親人》打倒“四人幫”后出版長篇小說《鹿銜草》,中篇小說《蠻帥部落的后代》、《愛與恨的邊界》、《綠色的網(wǎng)》,短篇小說集《驛路梨花》等。
學習步驟:
一、快速閱讀課文,給下列的字注音并記住。
驛 篾 麂 葺 荊 Yi mi j q j ng(本網(wǎng)頁在拼音處理上顯然不令人滿意)
記住:“修葺”和“修長”兩個詞語的意思。
二、整體理解課文
1、填寫下表(在下面)(網(wǎng)頁處理表格也有不足)
人物 出現(xiàn)次序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做好事的時間
“我”和老余 1 給房頂加草,挖排水溝 向哈尼小姑娘學習 十年后的一天早晨
瑤族老人 2 專門運糧食 盡力補上,方便 同上,及前天晚上
一群姑娘 3 照管小屋 向解放軍和姐學習,接姐姐的班 前幾天,姐姐出嫁后
(解放軍) 4 砍樹割草蓋小屋 向雷鋒學習,方便過路人 十多年前路過時
(梨花) 5 照料小屋 方便過路人 解放軍蓋小屋后,她出嫁前
2、課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認為誰是文中的主要人物?為什么?
建造和照料小茅屋者都是主人。因為建造和照料者都是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處處為他人著想,這正是本文要突出的中心思想。
3、本文結(jié)構(gòu)新穎,構(gòu)思巧妙。從上表看全文的寫作順序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卻不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并時間順序?qū)懗雒┪莸慕ㄔ旌驼樟线^程。
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是按倒敘的順序來寫的。這樣寫,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按時間的順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是:十幾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學雷鋒建造小茅屋-哈尼族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梨供給妹妹接著照料小茅屋-瑤族老人借住并送米來-“我們”路過住宿。
4、關(guān)于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制造了三次懸念,發(fā)生了二次誤會,請把它們一一找出來。
第一個懸念是,“我們”正焦急時發(fā)現(xiàn)小茅屋,卻沒有人,沒有燈。“我們”發(fā)生了疑問: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個懸念是,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卻說“我不是主人”,到底誰是主人呢?第三個懸念是,當“我們”要感謝哈尼族小姑娘時,她說:“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解放軍為什么蓋房子呢?
第一次誤會是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時,他說不是。第二次誤會是“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重難點研究
1、文章的標題是“驛路梨花”,字面的意義是指驛路上的梨花,實際上是一語雙關(guān),它還指什么?用“驛路梨花”作標題并在文章結(jié)尾引用詩句有什么含義?
“梨花”還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鋒精神。用“驛路梨花”作標題的含義是:(1)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輝映。(2)梨花是全文的線索。結(jié)尾引用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哥歌頌了雷鋒精神已經(jīng)在邊境地區(qū)軍民中發(fā)揚光大。
2、做練習五
(1)暗示翻山的困難。(2)寫出了“我們”愉快的心情。
(3)寫出兩人對“主人”的感激之情。(4)寫出動作的輕快、歡躍。
3、做練習六,體會寓情玩景的寫法。
(1)這里是虛寫梨花。著意以自然美襯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樹花和人物梨樹花相映生輝。(2)寫梨樹花的美景襯托小屋主人的心靈美。
(3)這里實寫梨樹花。它在人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xiàn),給人以希望和安慰。
(4)這是結(jié)尾實寫梨樹花。起到點題的作用。引用詩句,結(jié)構(gòu)上照應題目,內(nèi)容上深化主題。
總之,本文以梨樹花象征梨樹花姑娘等人的雷鋒精神,所以文中對自然界中梨樹花、梨樹林的贊美,都傾注了作者對一代新人的贊美、熱愛、崇敬之情。這四句,或通過夢境,或描述梨花、梨樹林,或引用詩句,都是為了寓對一代新人的情于這些景中的。
4、做練習八、九
第八題。都是間接描寫,表現(xiàn)了梨花姑娘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第九題。《雷鋒的故事》是直接描寫雷鋒的行動、語言、心理活動等;《驛路梨樹花》是間接描寫。
小結(jié):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根據(jù)意思真空)
1、立意新而深。作者說過:“一篇作品能否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關(guān)鍵在于作品是否有特色和新意。”作品的新意是作品所揭示的主題的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作者在表達學習雷鋒這一主題時卻獨出心裁。一是作者把學習雷鋒精神作為一種不斷發(fā)揚、不斷傳遞的運動過程來展示,展現(xiàn)了雷鋒精神經(jīng)久不衰的生機和世代相傳的過程。本文作者敏銳的抓住了事件之間的十幾年從未中斷的牢固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將事例連在一起,揭示了這更有深意的主題。二是作者善于把雷鋒精神同生活中的美好現(xiàn)象、美好心靈融為一體來寫,把方便旅客住的深山小屋作為雷鋒精神的見證;把建造、照料的行動,作為雷鋒精神的體現(xiàn);把潔白、樸素的梨樹花作為雷鋒精神的象征。這就使雷鋒精神這種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與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優(yōu)秀品質(zhì)結(jié)合起來,突破了一般的贊揚雷鋒做好事局限,使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技巧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構(gòu)思新穎,結(jié)構(gòu)巧妙。作者前后七寫“助人為樂”,把這七件事集中到“我們”所見、所聞上(全文用順敘來寫),表現(xiàn)小屋作為助人為樂這種精神的產(chǎn)物給人帶來的方便和溫暖。來顯示人物的美好心靈。又用倒敘交代小屋的建造照料。從時間上看,只是截取發(fā)一個晚上和一個早上。圍繞小屋的主人運用了“設(shè)懸-釋懸-再出懸”的手法巧制誤會,使文章回環(huán)曲折,波瀾起伏,達到極好的效果。
3、標題巧妙。(參照練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