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比較閱讀鑒賞”新題型分類指導
近幾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現了一種新題型--比較閱讀。這種比較鑒賞題型,信息容量大,綜合檢測性強,能更準確地考查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2005年有4套高考試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遼寧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慶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慶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遼寧卷)采用了這種新題型。本類題型一般是兩首詩詞的比較閱讀鑒賞,而2007年高考浙江卷則是3篇作品的比較閱讀。
內容、情感比較
【方法指津】理解內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讀懂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①讀詩的題目,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主要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即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境遇、心情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詩中的意象,詩歌要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④注意詩的最后兩句,古人寫詩常常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典型例題】(2007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獨坐(節選) 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周弼
虛堂人入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分)
意象、意境比較
【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象即詩中的形象,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一般來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與全篇對應。離開意象,無以談意境。故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是意境。比較時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型例題】(2006年高考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歷史及社會的感慨。
語言賞析比較
【方法指津】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抓兩個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關鍵字詞,首先抓動詞,其次抓形容詞,再抓數詞、副詞和其他虛詞。二是分門別類抓語言風格,或樸素自然,或婉約細膩,或清新明麗,或幽默諷刺,或沉郁頓挫,或悲壯慷慨等。
【典型例題】(2006年高考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詠白海棠 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秋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致:“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的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
【參考答案】“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較之“洗出”句,更側重于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
手法、技巧比較
【方法指津】表現手法、藝術技巧的比較,一要熟知基本知識,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其中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現手法有比興、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結構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鋪墊、層層渲染、先總后分、過渡、先景后情、卒章顯志、伏筆。此外還有各種修辭方法。二要了解各種表現手法、藝術技巧的作用和表達效果。
【典型例題】(2007年高考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