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縣三匯中學 何俊
教學目的:
分析別里科夫形象,從而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罪惡。
教學過程:
一、從題目導入新課:
我們常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文章的鑰匙。這節課我們就從題目入手,來分析課文。
出示標題:裝在套子里的人
學生齊讀該標題后,問:你們認為這個標題中哪個或者哪些詞語是關鍵詞語?
出示:人 套子 裝
我們這節課就圍繞這三個詞語展開。
二、關注這個“人”:
根據同學們的預習印象,老師請一個學生介紹一下這個人的基本情況。
出示:姓名:
性別;
年齡:
職業:
婚否:
他已經人到中年了,可為什么還不結婚呢?
看彩圖,了解別里科夫的“光輝形象”。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師生討論后明確:他把自己裝在套子里,怎么和人談戀愛、結婚呢。
三、理解這種“套子”:
學生結合彩圖和課文內容說說在別里科夫身上有些什么樣子的套子?
出示:白天:
晚上:
這些都是用眼睛很容易看見的,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套子外,還有看不見的套子嗎?
出示:有形的:
無形的:
在這個環節中,要強調從文本當中找到根據。也就是所說的“貼著文本閱讀”。
從他身上的這些套子,可以更深地認識別里科夫其人了。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
師生交流后明確:
出示:封閉保守
古怪孤僻
膽小多疑
這樣一個人,也難怪他娶不到老婆了。哪個姑娘愿意嫁給他呀!
不過,話又說回來,愛情這東西,沒道理的,有人很搶手,也有人沒資格。想不到打了半輩子光棍的別里科夫居然時來運轉了,居然還有人喜歡他了。
這個人是誰呀?
出示:華連卡
我們一起來認識、了解一下這位姑娘。學生結合課文找到相關內容。
出示:“長得不壞......
熱情奔放 活潑開朗 充滿活力
這就納悶了:如此不錯的一個姑娘,居然喜歡上了別里科夫,還談婚論嫁了。他們結婚了嗎?
為什么呢?
引導學生從課文當中去找答案:
教材35頁“我們一塊走出宿舍......從此再也沒有起過床。”
我們都說愛情的魔力是神奇的,可以使冷酷的人變得溫柔,使絕望的人又重燃希望之火。
這神奇的愛情給我們的別里科夫帶來了什么呢?
明確:
恐懼 死亡
他恐懼什么呀?
討論后明確:教材37頁“全城的人都會知道這件事......奉命退休吧......”
連具有神奇魔力的愛情之箭也無法射穿他那厚厚的套子了。可見,這套子還是挺管用的。
這厚厚的套子是誰給他套上去的呢?
四、分析一個“裝”字:
裝,到底是誰把他裝進去的呀?
分析:通過裝與鉆、鎖等詞的互換,討論明確:
既有自愿的成分,也有被逼的因素。
出示;自愿--守法良民
被逼--自身安全
他為什么要把自己裝進去呢?他又被什么所逼呢?
出示背景材料:
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繼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強了專制恐怖統治,在進步的知識分子和貴族中間,要求自由民主,改變專制秩序的呼聲日趨強烈,并付諸行動。面對洶涌的變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鎮壓,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進步刊物,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密布,告密者橫行,一切反動勢力糾合起來,對抗進步的潮流,竭力維護腐朽沒落的沙皇統治。
分析: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他把自己裝進嚴密的‘套子“,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做一個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而已。為了保護自身安全,他竭力和腐朽沒落的沙皇專制保持一致。“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他都排斥拒絕,甚至告密。所以,他的這種維護自身安全的行為,在客觀上也維護了腐朽沒落的沙皇專制統治,甚至充當了沙皇專制統治的幫兇和走狗!正因如此,全城的人都怕他,他才把整個中學足足轄制了15年!
在腐朽沒落的沙皇統治下,他為了維護自身安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的生活,實在可憐!又不自覺的充當幫兇和走狗,又實在可恨!
出示:別里科夫 可憐
可恨
被套子套住的生活并不幸福,他曾想過走出套子嗎?
學生思考后分析:他也曾嘗試過走出套子,比如和華連卡談戀愛就意味著他對新生活的渴望,意味著他走出套子的嘗試。只不過在沙皇的專制統治下很快就失敗了而已。因此,要想徹底的走出“套子”,就必須徹底的毀滅這“套子”!就象前面學過的祥林嫂一樣,要想徹底的擺脫自己的命運,就只有徹底的毀滅封建禮教!
這里,我們不妨將兩人做一個比較:
五、祥林嫂與別里科夫的比較:
出示:
姓名 與環境關系 結局 定論 情感
祥林嫂 受環境壓制 慘死風雪夜 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同情
別里科夫 轄制全城人 憂懼而死 沙皇專制制度的受害者、幫兇、走狗 可惡、可憐
六、作業:
想象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婚后生活。
要求:500字左右。
設計思路:
這是我在本校上的一堂研究課,接到任務后,我仿佛思考:如果按照傳統小說三要素的教法,四平八穩卻失去了研究的意義,課堂氣氛也容易刻板而失去生機。而且研究課只限于一個課時!我只能在創新上想辦法。
根據教材的編排(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該課為自讀。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是一個問題。于是,我再次手捧經典,細細品讀,慢慢涵詠。我發現,它的情節不是環環相扣的,而是相互獨立的。如果按照傳統的小說三要素分析,有失妥當。鑒于此,我大膽地舍棄小說情節梳理這一環節,而把教學的重心確定為人物形象的把握。教學方法上,也改變過去課前有鋪墊的做法,從標題入手,單刀直入。先了解主人公的基本情況,在理解與眾不同之處,最后認識人物與環境的關系。把背景的介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融合起來,這樣,學生更容易認識到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影響,最后環節與祥林嫂的比較,也是基于此而設計的。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作業的設計有利于學生表達出自己理解的別里科夫,而且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從教學實踐來看,課堂上學生參與積極主動,思維活躍深刻。能發現并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質疑。聽課的老師都做出了積極的評價,這堂課獲得了學校的優質課!
當然,這只是打破傳統小說教學的一次嘗試,創新永無止境。只要教師具有創新意識,敢于打破傳統思維,積極探討有效的教學途徑,就一定能既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又適應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總之,教學設計應以教材文本為依據,以本班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以提高教學效率為歸宿。而不能流于形式,一味獵奇。
(635208 四川省渠縣三匯中學 何俊
電郵:hejun78532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