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閱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
2. 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培養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自覺性。
3. 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教學重點 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備課札記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從《為你打開一扇門》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
引入課文,簡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圈出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詞語.
(師生討論解決)
2、分組討論.
(1)文章作者回憶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話概括)
(2)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往事的追憶之情?
搜索枯腸,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3)這幾件事是怎么銜接在一起的?
承上啟下的句子(學生一起朗讀)
往事帶來了哪些好處?
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給我帶來了生活樂趣,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是自己的心和時代更加貼近了
這些往事都與什么有關?
學生交流自己和文學的一段難忘往事
讀《水滸傳》
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
明確:與讀書有關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備課札記
作者追憶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教師明確)
(1).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2).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
三. 品味語言,欣賞背誦.
1.勾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思考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完成后在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勾畫的好詞好句,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豐富聯想。
明確:
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抓住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由課內到課外進行拓展延伸。
3.學生與學生對話
《千家詩》中引用的詩句能否顛倒?為什么?
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
課文多處前后照應,這既是結構安排的需要,更是內容充實、突出主題的需要。舉例說明。
四. 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和句子
2、課外搜集名人好讀書的事例.
齊讀有關
讀書明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