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導入新課
1、“依依”一詞的意思有:①<書>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②形容留戀,不忍心分離。課文選取的是第幾種意思。表明作者對往事懷有什么之情。
2、用“依依”的意思各組兩個詞語。
①<書>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
②形容留戀,不忍心分離;
3、文中最能說明作者對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設計說明] 設計環節1-2,目的是讓學生抓住本文的題眼“依依”二字,去領悟作者對少年時代“往事”那種難舍難忘的留戀之情。通過環節3使學生又能讓學生快速了解課文的內容,抓住全文的感情線索。
(答案:1、②2、①楊柳依依 隨風依依 ②依依不舍、依依惜別 3、“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二、感知課文
1、 配樂聽讀全文
2、 請同學們合上書,回憶:文中記敘了哪幾件“往事”?
3、 齊讀第1段,并思考:
①“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加點的詞語為什么要重讀?
②“模糊”和“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是一組反義詞,用在同一段,作者的用意是何在?
[設計說明]設計1-2環節,目的是幫助學生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歸納能力和記憶力。環節3是幫助學生品味詞語的內涵和作用。重讀的詞語、形成反差的詞語,不僅強調了“往事”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且,造成強烈的懸念,能引起讀者“讀”的興趣。
4、 默讀課文第2段。
5、 勾畫出第2段描寫“觀畫之樂”、“賞畫入迷”的詞語。
6、 復述第2段的主要內容。
[設計說明]設計環節4,是通過默讀了解“我”賞畫的神態、樂趣,了解觀畫能養性怡情,對促成“我”心志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環節5幫助學生積累詞語,養成邊讀書邊動筆的好習慣。環節6能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7、 朗讀第4段,勾劃出《千家詩》中歌詠祖國四季景物的詩句。
8、 集體吟頌《千家詩》中歌詠祖國四季景物的詩句。
9、 體會“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這句話的蘊意。
[設計說明]環節7-9告訴我們,《千家詩》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能啟迪心志,指點做人。誦讀詩句使我受到美的熏陶,激發了我愛國、愛家、愛大自然的情趣;詩中的精妙詞語使我終身受益。我們應該多讀好書。
10、 第4段寫《千家詩》益智怡情,給“我”的生活帶來濃郁情趣。第5段著力描寫了兩位國文老師講課的情態的作用是什么?
[設計說明]設計環節10,目的培養學生的思辨力。了解:老師講課入情入理,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充分證明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對開啟心志、陶冶情感、培養我課外閱讀的興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延展課文
1、 集體朗讀課文2、5段。
2、 作者描寫“我”看畫的神態和老師上課的神態,是否引起你的聯想?
你自己有過或看見過(同學、老師……)出現這樣的情形嗎?
3、 口述一個類似情節。如:同學(或老師)看書、學習……入迷的細節。
4、 下面是一段《依依往事》課堂實錄節選,讀后,請你參與:
生:第四段中的詩句引用得好,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種色彩,美麗如畫。
師:齊讀這一部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們讀過哪些歌詠祖國風物或者描寫春夏秋冬景物的詩,能不能背出一兩句。
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生: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
師:太棒了,同學們已經有了這么豐富的詩詞積累,希望大家把讀詩、背詩的好習慣保持下去,讓你的心靈經常受到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陶冶,不斷提高你們的文學素養。
小組活動:聯系自己讀過的詩詞,補充一些描寫春夏秋冬的詩詞句子。比比看,哪個小組寫得最多。
(此題可作為第一課時的課后作業。讓同學們通過查閱有關資料或上網查尋完成。)
[設計說明]環節1-3立足培養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能在課文內容的啟發下仿寫人物形象,使課堂知識向縱深拓展。設計環節4,是想讓學生受到“課堂實錄節選”的熏陶、啟發,并借助網絡查找資料,通過多種手段,豐富學習內容,擴大學習領域。
四、作業布置
1、 朗讀全文。
2、 背誦4段中《千家詩》的有關詩歌。
3、 制訂一個近期“讀書計劃”。
4、 練功房
第二關:你能把課文節選《千家詩》中歌詠祖國四季風光的優美詩句和精妙詞語補全嗎?請寫在下面,可以查查書,或者上網查也可。
繪春:
繪夏:
繪秋:
繪冬:
[設計說明]環節1-2目的是鞏固舊知,積累一些優美的詩句,能使所學的內容深化。設計環節3希望作到“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