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山區“問題教學”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堂實錄后的幾點思考
呂敏航
關鍵詞:問題教學 新課程標準 課堂實錄
所謂“問題教學”,是指突破閱讀教學的一般思路和課堂結構,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的教學形式。它通過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完成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山區學校的閱讀教學中,這一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有其實用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筆者就教學《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的操作和體會在此寫出,以求教于方家。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是美國的實業學家羅迦.費.因格寫的一篇號召人們堅信自己的創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求,成為有創新意思的人。這篇文章舉例論證和道路論證相結合,文章有理有據,讀起來容易上口。于是筆者以問題教學的方式組織課堂。在介紹完作者和相關背景后,板書以下問題:
1“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模式有何弊病?
然后讓同學們從課本中找出答案。不到2分鐘,同學們臉上就露出捕捉到獵物的喜悅。果然,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言,圍繞“弊病”令人“停步不前”展開爭論。
之后,筆者又啟發同學們:“在這一課里有許多這樣簡單而明了但卻十分重要的句子,請同學們自己設題,找出其精要之處”。
一陣平靜,一陣爭論,一個個出人意料的問題應運而生。
生1:請問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么?
問完一臉的得意。
生2:這有什么,不就是它后面緊跟的“在于如何應用知識”嗎?
歪著頭一付挑釁的模樣,并不時地向應和的同學扮著鬼臉。
生3:別急,別急,先聽我的問題。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快說,快說”,筆者也以期盼的眼光望著他。他慢騰騰地一付勝券在握的樣子“區分一個人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是什么?”
突然同學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副十分遺憾的樣子。生3看到如此光景,滿以為無人能答,不禁露出笑意,筆者靜觀其變,看事態的發展。
“哎,你別臭美了,咱們是不屑回答你這樣沒水準的問題,你以為你能啊,不就是注意細小的想法嗎。”
到此。筆者才明白全班突然蔫了的原因,不由得笑了起來。
之后。同學們繼續設題、解題。比如創造性的含義,怎樣才能成為有創造力的人,創造性思維有哪些要素等。論戰精彩極了。
經過設題解題,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已十分熟悉了,筆者覺得已較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突然一女生甩出一重磅“炸彈”。
“老師,課文里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追求,這一點十分重要。’我想問問為什么這一點十分重要呢?”
好,這個問題提的好。筆者心頭一喜,想立即把答案告訴她,但一想還是把著一“燙山芋”轉嫁給學生吧。于是一場精彩的辯論就開始了。
生4:生活中的問題十分復雜,而解決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只有我們不滿足于一個答案,才能全面地了解生活。
生5:新發明,新創造是在全方位的探索和考察之后才出現的,如果我們僅僅局限于一個答案,怎么會有新發明新創造呢?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筆者十分欣慰:“兩位同學的發言都十分有理,生活確實十分復雜,單憑一種認識是不能認清的,只有從各個方面加以全面地了解,人們才能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之上,有新的發現,就有創造,所以不滿足于一個答案十分重要。”
同學們心滿意足地望著筆者走出教室。
一節課結束了,筆者在喜慶之余也在沉重的思考。在“問題教學”成為時尚的今天,山區的問題教學盡管也有轉變,但情況并不容樂觀。大多數的問題教學,仍是教師將設計好的問題拋出來,讓學生去解決。學生很難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有些問題教學則將一長串問題丟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學習,教師則袖手旁觀。筆者覺得這兩方面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問題教學”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師的問題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要盡力引出學生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要有點撥,有總結。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
這樣問題教學才不會流于形式,避免了買櫝還珠,緣木求魚,適得其反的弊病。
(通聯:742100 甘肅西和北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