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理解中年人對家庭、生活的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品味精妙的語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我”對家庭、生活高度的責任感。
教學構思:
本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就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并能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但文中所表現的中年人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同學們的感受不會很深,所以我從自身角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同學們的共鳴。基于以上考慮,我主要設計了“聆聽親情”、“品讀親情”、“感悟親情”“暢談親情”等環節,由淺入深地進行對課文整體感知、賞析語言、把握主題和拓展延伸,讓同學們在讀中悟、悟中讀,結合自己身邊的感人親情故事來感悟親情、體會責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我愛我的家》
剛才我們欣賞的歌曲是2003年春晚的節目《我愛我的家》,所反映的主題是親情。親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小學里我們曾學過很多表現親情的詩,其中有一首是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游子吟》,同學們還記得嗎?(學生齊背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親情的散文。現在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全家濃濃的親情。
二、預習展示,讀準字音
分歧 拆散 一霎時 水波粼粼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 )起了母親……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 )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聆聽親情
聆聽課文朗讀錄音,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友情提醒:概括時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四、品讀親情
請同學們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你最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飽含深情地讀一讀,說說喜歡的理由。
五、感悟親情
通過對文章的品讀,你知道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嗎?
六、暢談親情
尊老愛幼、相互體諒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下面讓我們來品味一段非常熟悉的公益廣告,聯系你的生活實際,四人小組談談自己家庭中關于親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親情小結,布置親情作業
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單單是深夜里母親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更應該是父親勞累時孩子關心的話語,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的體貼。親情不單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時間的領會,不僅僅是我們現在的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上。回家后請同學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親人表示感恩,承擔一份愛的責任。最后,老師送你們一首小詩:
親情是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醇香。
親情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
親情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溫婉。
親情是一方名貴絲帕,細膩光滑。
衷心祝愿同學們能珍愛親情,將親情永駐心中!
八、板書
聆聽親情
品讀親情
《散步》 感悟親情
暢談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