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翻譯:
1.基本原則:“信、達”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逐字逐句 ,不漏不添,不主觀臆斷,語序正確,符合現代漢語習慣;只有少數含修辭如比喻、借代等的句子要意譯。)
2.基本方法:留,換(古變今、單變雙),補,刪,調。
3.考察重點:古今異義詞(如除--任命,愛--吝嗇,被--遭受,本--樹木的根,顧--回頭看﹑拜訪,過--拜訪,恨--遺憾,假--借助,見--我,去--離開,勸--勉勵,使﹑向﹑脫--如果,多--稱頌、贊美);多義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名+形、名+動、動+形、名+名等),通假字(見、說、孰、被、知等)。
4.利用語境推斷文言詞義(包括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文言實詞:①當---面臨,對著;合適,恰當;對等,相當于;擔當,承受;掌管,主持;抵擋,抗擊;應當,應該;在,值,恰逢;將;符合;抵押;
②辭----言辭,言語;托詞,借口;告辭,告別;謝絕,推辭;道歉,謝罪;
文言虛詞: 第三人稱
代詞 指示代詞
第一人稱
定中標志
補語標志
之 助詞 賓語前置標志 比較“之”與“其”的區別:
定語后置標志
主謂間取獨作用
襯字無義
動詞
同樣,也可運用上述方法,比較“以”與“而”的異同:都可當連詞(表并列,遞進,順承,因果,修飾,假設),但“以”可表目的,“而”可表轉折,!耙浴笨僧斀樵~﹑動詞﹑名詞,“而”可當代詞。
詞義推斷示例: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將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綺烏封人而乞食。綺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管仲曰:“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 封人怨之。
[譯文]①管仲被捆綁起來,由魯國(押送)到齊國,走在路上,又饑又渴,經過綺烏守邊境的官吏身邊,向他乞討食物。②綺烏守邊境的官吏跪著讓他吃東西,樣子十分恭敬。③守邊境的官吏乘機偷偷地對管仲說:④“假如僥幸回到齊國不被處死而被齊國重用,你將用什么來報答我?”管仲說:“假如真的像你說的,⑤我將重用賢人,使用能人,評定(獎賞)有功之人,我憑什么來報答你呢?”邊境的官吏聽了埋怨(責怪、怨恨)他。
(1)對下面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謝公(指謝安)與人圍棋,俄而謝玄(謝安侄)淮上①信至?储跁,默然無言。(《世說新語雅量》)
A.①信件②書籍 B.①信件②信件 C.①使者②書籍 D.①使者②信件
(2).讀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試題。
天下之中洛陽處,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邊境上的壁壘),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
(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
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①挾崤澠之阻 ②當秦隴之襟喉 ③則洛陽必先受兵
A①擁有②占據③戰爭 B①擁有②擋、圮婈
C①挾持②擋住③戰爭 D①挾持②占據③軍隊
⑶.選出下列語段中說法錯誤的一項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謂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謂棄寶。棄寶者必離其咎。(《呂氏春秋仲夏紀》)
A.所有“其”都是代詞。 B“所以”不是表方式﹑手段。
C“知道”和今義不同。 D離:遠離;咎:災禍。
(4).翻譯下段文字: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绔下!庇谑切攀煲曋┏鲧拢橘,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譯文: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短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辈畼纺诉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1)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個賣駿馬的人,連續三天站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他。(比,副詞,接連地;旦,早晨,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譯時應注意下文“人莫與言”)這人就去見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您環繞著馬察看它,離開時再回頭看一下它。(還,通“環”;去,離開,顧,回頭看)我愿意奉送給你一天的花費!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暴漲了十倍。
(6).讀下面一則短文,用現代漢語翻譯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我能勿畏乎?”終不受。
(1)反復往,又不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縱君有賜,不我驕,我能勿畏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下段文字。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翻譯下段文字
齊女徐吾者,與鄰婦合燭①夜②織,吾貧而燭不繼,鄰婦請先無與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掃塵以待,為貧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益明,去一人燭不為暗,何愛東壁馀光?幸分之!”鄰婦遂復與織。
--節選自劉向《列女傳》
(翻譯:齊國有一個叫徐吾的女子,跟鄰家的婦女合伙出錢買蠟燭晚上織布。徐吾家貧,不能繼續出錢買蠟燭,鄰家的婦人就叫她晚上不要來了。徐吾說:“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來,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來等待織布,就是因為貧窮啊,F在整個房子里邊,增加一個人蠟燭不會更加明亮,減少一個人蠟燭不會因此變暗,何必吝惜照在東邊墻壁上剩余的燭光呢?請把它分給我吧!”鄰家的婦人于是跟她一起織布)
①燭:名詞活用為動詞,買蠟燭;②夜:名詞活用為狀語;③夜:名詞活用為動詞,夜織;④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9).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譯下段文字
甘茂亡秦,且之齊,出關遇蘇子,曰:“君聞夫江上之處女乎?”蘇子曰:“不聞!痹唬骸胺蚪现幣屑邑毝鵁o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棄逐于秦而出關,愿為足下掃室布席,幸無我逐也。”蘇子曰:“善。請重公于齊!蹦宋髡f秦王曰:“甘茂,賢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纑谷,地形險易盡知之。彼若以齊約韓、魏,反以謀秦,是非秦之利也!鼻赝踉唬骸叭粍t奈何?”蘇代曰:“不如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彼來則置之槐谷,終身勿出,天下何從圖秦。”秦王曰:“善!迸c之上卿,以相迎之齊。甘茂辭不往,蘇秦偽謂王曰:“甘茂,賢人也。今秦與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賜,故不往,愿為王臣。今王何以禮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賢,得擅用強秦之眾,則難圖也!”齊王曰:“善!辟n之上卿,命而處之!
(【譯文】 甘茂自秦國逃出后,準備到齊國去。出了函谷關,遇見蘇代(蘇秦之兄),說:“您聽說江上女子的故事嗎?”蘇代說:“沒聽說過!备拭f:“在江上的眾多女子中,有一個家貧無燭的女子。女子們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貧無燭的趕走。家貧無燭的女子準備離去了,她對女子們說:‘我因為沒有燭,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掃屋子,鋪席子。你們何必愛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點余光呢?如果賜一點余光給我,對你們又有什么妨礙呢?我自認為對你們還是有用的,為什么一定要趕我走呢?’女子們商量以后,認為她說的對,就把她留下來了,F在我由于沒有才德,被秦國趕走,出了函谷關,愿意為您打掃屋子,鋪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趕走!碧K代說:“好,我將設法讓齊國重用您!
于是,蘇代先西入關中游說秦王說:“甘茂是個賢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國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幾朝重用。由崤山、函谷關直至溪谷,秦國的險阻要沖,他無不了如指掌。萬一他通過齊國,聯合韓、魏,反過來圖謀秦國,這就對秦國十分不利!鼻赝跽f:“那可怎么辦呢?”蘇代說:“您不如多備厚禮,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國。他要來了,把他軟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諸侯又憑什么圖謀秦國呢”秦王說:“好!庇谑,給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秦國去迎接他。甘茂推辭不去。
蘇代此時又到齊國,對齊王說:“甘茂是個賢能的人,眼下秦王給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卻因為感激您齊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國,其實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會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讓他統帥強秦的軍隊,秦國對齊國來說可就難以對付了。”齊王說:“好!庇谑,賜甘茂為上卿,讓他留在齊國。)
總結:
①. 必須以課本為本,立足課本的基本篇目,熟讀乃至背誦,會熟練﹑準確地翻譯文中句子,這是文言文翻譯的前提和基礎。
②. 熟記課文中的文言實詞和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才能在翻譯中游刃有余。
③. 注意利用語境來推斷詞義,還要會利用如造字法﹑成語聯系法﹑語法分析法﹑課文聯系法﹑多義詞代入法等方法來推斷詞義。
④. 養成翻譯時確定得分點的習慣,按分確譯。
⑤. 翻譯完及時檢驗,讓句子符合現代漢語習慣。
二.詩歌鑒賞指要
(一)。概論:
1.《考試大綱》對鑒賞評價能力的要求: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考查熱點﹑難點與考向預測:
⑴ 取材:古典詩歌(包括古詩唐詩﹑宋詩﹑宋詞﹑元曲﹑明詩﹑清詩以及用舊體詩的形式寫成的反映現代生活的詩歌),側重于內蘊豐厚﹑技法圓熟﹑回味綿長的唐詩宋詩,材料都來自教材之外。所選的往往是名家的非名詩﹑非名家的名詩。
⑵設題:以點帶面。
⑶考點:也是熱點,詩歌題目的設置,一般會涉及以下方面:
①在重點字詞上設置考點,要求能夠讀懂關鍵的語句,比如“詩眼”。
②在理解意象上設置考點,要求仔細體會詩中所表現出來的詩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設置考點,要求把握﹑領略是個詩歌的意境美。
④在體會風格上設置考點,要求把握詩人的創作風格。
⑤在表達技巧上設置考點,要求理解表達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義。
⑥在辨析節奏方面設置考點,要求對詩歌的節奏﹑韻律作出評價。
⑷2005年高考詩歌鑒賞命題的切入點預測:
①分析作品的整體風格,如讓考生回答詩詞的風格是豪放還是婉約,是屬于山水田園派還是屬于邊塞詩派。
②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及表達作用,如賦、比、興、襯托、通感、對比、夸張、象征等,該點和前面第一點的命題可能性較大。
③由作品風格判定作者是誰。
④分析詩歌的意象及意境。
⑤注重考查唐宋名家詩詞,以考查七律詩﹑詞﹑曲為主。
⑥注重開放與限制相結合。
3.關于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及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具體含義﹑注意事項:
⑴包含內容:
⑵注意事項:
①積累詩歌鑒賞的基本知識,靈活運用術語。
②點面結合,總說分說有條有理。
③會將詩歌語言轉化為描述性語言,準確形象。
(二).鑒賞示例:
1 .閱讀下詩,回答問題
丹陽送韋參軍
唐﹒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分析詩中“秋”的表達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詩中的“水悠悠”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一),讀后回答問題。
今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1)。詩題為《秋水》,那么,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歌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在構思和立意以及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有人說“閑敲棋子”這一細節表現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情。你認為是否正確,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詩名為“怨”,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主人公的“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酬朱慶余
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绔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注】 朱慶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試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
(1)、從兩詩的內容上看,A.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B.張詩對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超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詩繼承了我國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它們共同采用了詩歌傳統表現手法中的哪一種?請從兩詩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各不超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烏江亭 烏江亭
杜牧 王安石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戰勢難回。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兩首詩都是針對同一歷史事件所寫的詠史之作,其議論不落窠臼又具有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給人以有益的啟迪。
⑴兩位作者的觀點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試對兩人的觀點作一簡明的評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這首唐代詩人高適寫的七言詩(為設題,未列出標題),回答提出的問題。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⑴.這首詩寫于何時﹑何地?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答題時簡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鑒賞首句的用詞和第三句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提出的問題。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①。
注 ①白蘋洲:水中長滿蘋花的小洲,古時男女常采蘋花相贈。
⑴這首詞的主角是一名女子,簡要分析作品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國美學大師朱光潛評論此詞時曾說:“把‘腸斷白蘋洲’五字刪去意味更覺無窮!蹦阃膺@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偨Y:
1. 如何讀“懂”詩歌?
⑴“七看”---看題目,看作者,看補注,看題干要求和隱含信息,看詩歌感情傾向,看內容,看主旨。
⑵分清詩歌類別:送別詩,山水詩,邊塞詩,憂國傷時詩,思鄉懷人詩,建功立業詩,傷春悲秋詩,借古諷(傷)今詩等等。
⑶知道詩歌中常見意象及其內蘊----如自然景觀類(月、流水、斜月、風、煙、霜等),植物類(楊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動物類(鴉、杜鵑或杜宇或布谷或子規、猿、蟬、鴻、雁、青鳥、魚、鴛鴦、鷓鴣等),人造物象類(舟、湖、長亭、灞陵(橋)、鏡、燈(燭、蠟、炬)等,行為類(登樓、憑欄、吹笛、吹蕭、吹笙、飲酒、折柳、搗衣(搗練)等。
2.如何回答問題?
⑴緊扣要求:一般按“寫了什么”---- “如何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好處或作用)的順序來回答,
⑵要做到“就詩論詩,無需旁及”.
⑶要點齊全,有點有面。
⑷推敲用語,力求準確﹑簡明﹑規范,表達流暢。
總之,文言文翻譯和詩歌鑒賞必須堅持多讀多記,日積月累,方漸見功效;反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進步的。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實,以義行稱。鄉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绷衣劧谷酥x之,遺布一端;騿柶涔剩以唬骸氨I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奪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聞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
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以義行稱 ( )
②遺布一端 ( )
③或至涂而反( )
(2001年上海春招試題)
[點撥解疑]
本題以主觀題型考查對實詞含義的把握。
這里考查的都是它們在課文中出現過的義項!奥撓嫡n本聯想推斷”效果應很好。“稱”字在《屈原列傳》“皆好辭而以賦見稱”中作“稱道”解,這里雖略有變化,自表被動,但這種用法十分常見,如“以勇氣聞于諸侯”考生應該能理解!斑z”字如“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荊軻刺秦王》)等皆是!巴俊弊肿鳛椤巴尽钡耐僮,音同形近,極易辨識。所以,只要疏通了短文,準確解釋這幾個實詞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參考答案:①被稱道(著稱) ②贈送 ③通“途”,道路。
譯文:王烈字彥方,太原人。青年時曾在陳寔門下學習,因為品德高尚,稱著鄉里。有個盜牛 的被主人抓住,盜犯向牛主認罪,說:“判刑殺頭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讓王彥方知道這 件事!蓖趿衣犝f后派人去看望他,還送給他半匹布。有人問這是為什么?王烈說:“盜牛 人怕我知道他的過錯,說明他有羞恥之心。既然心懷羞恥,必然能夠改正錯誤,我這樣做正 是為了促使他改過!焙髞碛袀老漢在路上丟了一把劍,一個過路人見到后就守候劍旁,直 到傍晚,老漢回來尋劍,得到了遺失的劍,驚奇地詢問他的姓名,并將這件事告訴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訪守劍人是誰,原來就是那個盜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