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概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課文內容。
(2)體會演講詞及其口語特色,使學生能從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進一步體會演講的藝術效果。
(3)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學習并能運用“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分專題搜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經典語句、格言的積累”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體驗深入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實質,使他們認識到敬業與
樂業的重要性,在苦學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學習精神與生活態度的轉變與升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談談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結合實際情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佳境界是以此為樂,今天,我們來學習梁啟超的演講《敬業與樂業》,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二、簡介作者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其著作涉及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遺《飲冰室合集》,1000余萬字。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明確: 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文章講了哪了幾個問題?
明確:“有業”“敬業”“樂業”三個問題。
四、啟發探究
1、朗讀“有業”這部分內容,思考 在“有業”這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述的?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3)段論無業害處,先引用孔子的言論,然后評論,引用論證,從反面論證;
(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引用百丈禪師的事例,擺事實,正面論證;
(5)段在3、4段基礎上,自然 得出結論,1句是過渡句。
2、試著再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多媒體顯示)
3、學生自學6、7段,從以上幾方面來分析“敬業”,不理解處提出來。
交流:這部分先用朱子的話解釋“敬”字含義,又論述了“為什么該敬”“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
多媒體顯示:
解釋“敬”的含義
為什么該敬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你知道這樣的人嗎?(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展示以下資料)
(1)王順友
(2)李素麗
(3)任長霞
5、學習“樂業”部分
(1)、學生閱讀、思考:論證思路及方法
明確:先反駁“做工好苦”,論“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列舉了四個原因,最后引用孔子的話。
(2)、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舉兩個例子,學生可舉身邊的例子,也可舉電視、報刊中的事例。
6、齊讀最后一段,理解內容,勉勵大家“敬業、愛業”。
五、延伸拓展
1、積累有關敬業樂業的名言。(多媒體顯示名言)
2、學了本文,我們有什么體會,在生活學習中應該怎么做?試著為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附:板書設計
提出主旨
敬業與樂業 論述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 擺事實 講道理
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