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鄉(xiāng)縣教育局 李紹平
作文批改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但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簡,或者太繁。批改太簡,好像“蜻蜓點水”,對學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籠統(tǒng)的幾句批語,如“句子通順,中心明確,注意錯別字”之類,有的甚至寫個“閱”字了事;批改太繁,則是教師在學生作文本上圈圈點點,劃滿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細,學生看起來就越費勁,有的干脆不看。
一個語文教師一般要擔任兩個班的教學課,要求對學生作文“全收全改”和“精批細改”是很難做到的。“精批細改 ”有時不免太繁,“全收全改”有時又不免太簡,無論“簡”還是“繁”,都使教師陷入學生作業(yè)堆中,起不到批改的作用。這種“學生作文教師改”傳統(tǒng)批改方法,不足之處是顯而易見的。如何使作文批改的效果更好一些呢?就這一問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要改變“學生作文教師改”的傳統(tǒng)觀念和做法。教師批改學生作文固然十分重要,但還是要看效果如何。如果這種批改方法,在教學中形成了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和壓力自不必說,而且容易在學生思想上形成一些模糊認識。有的學生認為,只要能寫成作文就行了,怎么修改那是教師的事。表現(xiàn)出對教師的批改漠不關心,甚至影響到作文也敷衍馬虎。
“學生作文教師改”的不足之處,在于它使學生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是被動的,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淡化,也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要總是認為學生作文只有教師批改,才算盡到了責任。學校也不應該把“教師是否親自批改”作為衡量教師責任心和工作好壞的標準。轉變觀念,改變批改方法,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以教師批改為主換位以學生批改為主。
二、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教育家葉圣陶早就指出:“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讓學生自己來批改自己的作文,一開始學生不知道怎么改?改什么?這就需要教師由淺入深的引導和指導,比如從書寫、字詞、標點、內容、結構、表達、語言、創(chuàng)意等方面制定出簡單、明確的修改標準。標準可以有教師提出,也可以讓學生商量。然后教師根據(jù)這些標準和每次作文批改的重點指導學生自己去批改。教師要善于指導,敢于撒手,通過重點改、反復改,使學生懂得“文不厭改”的道理,逐步學會修改,養(yǎng)成習慣。
三、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作文批改變“教師改”為“學生改” 最大的好處就是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各盡其力,各長其才。如:
學生自己批改:一,教師先示范批改,教師把作文的評分標準公布給學生,并選用一篇范文對照標準進行講解和示范批改。二,從最簡單的要求開始。如:卷面是否整潔,有幾個錯別字,幾處病句,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等,這些最低的要求,學生經(jīng)過三、四篇文章的批改,一般都能夠很快掌握。三,學生批改比較熟練以后,再從內容、結構、立意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互批互改:學生互批互改,可以同桌,也可以分組進行。如分組批改:一、按學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勻,編分批改小組。每組8到10人,安排組長和副組長負責。二、改前指導。教師簡明扼要地進行評改指導。其主要內容包括評改標準,評改具體方法等。三、巡回指導:教師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有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隨時發(fā)現(xiàn)并訂正學生評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典型問題,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四、總結講評。先由各組長匯報評改情況及疑難問題,教師根據(jù)本次作文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集體評改。
另外,還可以采取面批法、觀摩法、朗誦法等等。總之,只要我們能夠結合教學實際,結合學生實際,不囿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作文批改必將收到更好的效果。
地址;河北省平鄉(xiāng)縣教育局 郵編:054500
郵箱:pxxdd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