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構思]
《童趣》為學生進入初中以來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因其語言形式與學生在小學所接觸的現代文有較大區別,所以,如何讓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就能夠親近文言文、喜愛文言文,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學習習慣至關重要。該文緊緊圍繞“趣”字,記敘了作者童年時“擬蚊為鶴”、“神游叢林”、“觀蟲驅蛤”三件趣事。童真童趣、天真爛漫、妙趣橫生,與學生的生活十分切近,在內容上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時可以調動學生的童年經歷,感同身受地體味其中趣味。可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讀出停頓、語氣,讀出抑揚頓挫的味道,拉近學生和文字的距離。讓學生在朗讀中積累字詞句、提高語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動力和自信力。體會作者的“情趣”,感受文言文的獨特味道。同時激發學生善于從平淡生活中觀察、發現和想象的興趣。提高發現美的能力,培養審美趣味。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吟誦課文,讀出停頓、讀出平穩、舒緩、從容的語氣。
2、 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做一個富有情趣的孩子。
重點: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趣事。
難點:用自己的話描述趣事。
[課前準備]學生朗讀課文多遍
[教學設計]
[片段一]回顧童年,談談趣事
*童年是最無憂的歲月,每一個歪歪扭扭的足跡都灑下過歡聲笑語,那些單純有趣的游戲,那些活潑可愛的玩伴,每一件往事都讓我們久久回味。說說你童年里最好玩的游戲,最難忘的故事……
* 讀一篇好玩的文章,回味童年的童真童趣。
[片段二]讀讀文章,說說“趣”事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讀順(注意藐、強、唳、凹凸等)
* 教師吟誦全文,須讀得投入、興味盎然。學生須用筆劃出停頓,感受平緩、從容、深沉的語氣語調。
* 學生模仿老師有聲有色地朗讀,讀出節奏,讀出平緩、從容、深沉的語氣。
* 學生看圖大膽想象說說趣事。
[片段三]再讀課文,描描“趣”事
*詞語積累卡
徐噴以煙 昂首觀之 項為之強 鶴唳云端 以叢草為林 ……
* 小組合作,利用工具書描述三件趣事,并給故事以標題。
* 代表描述故事
[片段四]比較朗讀,品品文“趣”
* 朗讀指導“觀蟲驅蛤”(第四段),讀出心情變化(悠閑-緊張-吃驚-神定)表情豐富、語調多變,讀出興味來。(師生互評,以評激發興趣、促進讀書水平)
* 比較現代版和文言版的“觀蟲驅蛤”。感受文言的語言特點:凝練而不失生動、簡約中極豐富。
[片段五]讀人閱世,做個“趣”人
*細讀全文,劃找出能體現作者性格特點的文字,說說從中你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 讀人閱世,你自己或周圍的人有這樣有趣的經歷和故事嗎?
* 你從這些人身上學到了~~~
* 汪國真的詩歌 《童年真好》
*愿你做個善于觀察、富有想象力的人,做一個幸福快樂的人,做一個有趣的人。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海德格爾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做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吧,即使生命是如此脆弱,但仍頑強地生息在生命的水岸。--帕斯卡兒張目對日,明查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沈復
[作業]1、學唱羅大佑的《童年》
2、寫《童趣》“我的童年趣事”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緊扣“趣”字,讓學生從自己經歷出發,談趣事、讀趣事、描趣事,讀出趣味,做一個有趣味的人。本課設計比較切近學生的心靈實際,避免了初一新生剛開始學文言文的恐慌和畏懼心理。為今后文言文的學習奠下良好的心理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獨特的語言魅力。這是這堂課最大的亮點。
[板書設計] 神游叢林
立
擬蚊為鶴 趣 觀蟲驅蛤
土
明察秋毫 馳騁想象 怡然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