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蘇軾)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對曰:“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俞文豹《吹劍錄》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 奴 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思考和討論:
1、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宋詞出現“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差異?是不是因為作家的不同而產生?這兩派的區分基點是詞作還是詞人?
2、你更喜歡其中的哪一派,為什么?
望海潮(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江城子(蘇軾)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作 業:
讀課本70頁李清照的《聲聲慢》,與初中學過的辛棄疾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相比較,說說為什么同是思念故土的愛國主題,詞作的風格相差竟如此懸殊?
謝謝光臨!
哈爾濱市第二十四中學 韓紅鷹
E-mail:hanhongying@163.com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雙聲子(柳永)
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zhào)東游。三吳風景,姑蘇臺榭,牢落暮靄初收。夫差舊國,香徑沒、徒有荒丘。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
想當年、空運籌決戰,圖王取霸無休。
江山如畫,云濤煙浪,翻輸范蠡(l)扁舟。驗前經舊史,嗟漫載、當日風流。斜陽暮草茫茫,盡成萬古遺愁。
南鄉子 送述古 (蘇軾)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破陣子(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