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體悟人生
〖作者/會員名〗wgc618
〖Email〗wgc618@sohu.com
板塊二 體悟人生
《十八歲和其他》《我的四季》
一、學習目標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闡發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2、理解與長輩之間平等對話、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3、體悟人生四季勞作、艱辛、期待、收獲與回望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學習重點:創設適宜氣氛,促進學生探討,自主體悟青春及與父母溝通的意義和技巧。
三、 內容概說
《十八歲和其他》是一首“尊重”的贊歌,一曲“愛”的歡唱。
《我的四季》將生命的勞作、艱辛、期待、收獲濃縮在“四季”里,實際上就是把人生的閱歷濃縮在了表達四季的文字里,讓讀者與自己一道共享煎熬,也分享快樂。
四、 相關鏈接
1 作家作品簡介
楊子,臺灣作家,原名楊選堂,廣東梅州人,畢業于濟南大學。歷任《新生報》《中華日報》《中國時報》主筆。有小說《變色的太陽》《欲神》《浸灑的花朵》和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畫夜記》等。
張潔,當代女作家。原籍遼寧撫順,出生在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1978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從森林里來的孩子》,引起文壇注目。她的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和國際大獎。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唱片小說《沉重的翅膀》等。她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爭論。作品以濃烈的情感筆觸探索人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2 有關資料
《十八歲和其他》臺灣經濟經過20世紀60、70年代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社會生存環境的變化、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臺灣的新生代青年根他們的父母在生活方式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父母跟子女在思想觀念上處想了難以理解的“代溝”現象。楊子的這篇文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我的四季》張潔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致力于“愛”與“美”的表現,這個時期的散文創作以一種輕松自然冷靜的筆法出現,在當時浸泡著淚水、呻吟著痛楚的傷痕文學顯得特別地與眾不同。張潔的這個時期的散文充溢著一股強烈的苦難意識,以往的作品表達的大多是社會批判、政治批判,較少有像張潔的散文這樣從樸素的人道主義立場去再現苦難、咀嚼苦難。以《我的四季》為代表的張潔這個時期的散文,所表現的是通向人生的艱難跋涉,是處于生活困境中左沖右突的沉重感。
五、課文賞析
《十八歲和其他》
1 結構圖示
寫父母之真愛,欣慰于孩子已健康成長
寫兩代人的沖突,主張父子之間加強交流 父親深沉的
談讀書的苦樂,建議孩子努力讀書 愛與理解
寫與孩子對話,規勸孩子珍惜青春
2 賞析與體驗:
(1)《十八歲和其他》一文用了小標題,請分析小標題所起的作用。
(2)文章中孩子已經十八歲了正值青春,作者為什么在開頭部分詳細的描寫兒子兒時的情景?
(3)為什么父親對自己的孩子說“假如人生能夠重來一次,我真會情愿溺愛你的”?
(4)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普遍存在的,父子間的代溝來源于哪些?是不是就否定父母對子女的關懷?
(5)在讀書與升學這個問題上,作者是怎樣向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表現出充分的理解與尊重的?
(6)對于“兩代人的矛盾”,作者提出了哪些觀點?你的看法是什么?與同學交流討論。
(7)本文除運用小標題外,在行文和語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我的四季》
1 結構圖示 春,少年時期,耕種人生
夏,青年時期,澆灌人生
生命猶如四季(點題 總說) 秋,中年時期,收獲人生
冬,晚年時期,品味人生
2 賞析與體驗:
(1)在生命的“春天”這部分,作者用“細瘦”“銹鈍”分別修飾“胳膊”“犁”又有什么好處?面對“不濟”的命運,有哪幾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作者面對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樣做的?
(2)生命的“夏季”部分可以分為兩層,每層的大意是什么?作者感悟到那些人生經驗?
(3)作者說:“秋天 ,我和別人一樣收獲。望著我那干癟的谷粒,心里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為什么歡樂是“又酸又苦”的?
(4)作者品味人生的季節,在最后說:“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聯系全文看,“我”為什么不會“哀嘆和寂寞”?
(5)文中有不少語句富有生活哲理,可以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試找出一些,談談自己的感想。
如:①“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的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它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② “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有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這句話含義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說自己的希望“決不比任何一個智者的希望更為謙卑?”
(6)本文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六、閱讀《語文讀本(必修一)》中“獻給成長”的三篇文章,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觸寫下來,與自己的父母或同學交流。
七、鞏固練習
1. 下列加點的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刻薄(bó) 炫(xuàn)耀 沉湎(miǎn) 引吭(háng)試啼
B 粘(zhān)貼 抹煞(shā) 怪僻(pǐ) 自艾(yì)自憐
C 摭(zhí)拾 詫(chà)異 橫(hèng)蠻 入不敷(fū)出
D 磕(kē)絆 溺(nì)愛 干癟(biě) 量(liáng)體裁衣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是 ( )
①無論你如何 這一類的行為,你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動機----關懷子女的幸福。
②我雖不致橫蠻專制到 你對“志愿”的選擇,但也實在希望你能考進大學。
③我認真的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并不值得。
A 指責 干預 只要 B 指責 干涉 只要
C 指摘 干涉 只有 D 指摘 干涉 只有
3. 下列句子中,意思明確、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一味用溺愛、嬌縱的方法去對待的孩子,只會妨礙他們的健康成長,并不是真正的愛護。
B 能不能找到一種生產手段,既能滿足個性化的消費,又不增加生產成本呢?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C 也許是受了那番話的影響,在莫斯科上大學時,他讀了從屠格涅夫到高爾基的許多蘇聯著名作家的作品。
D 在當前,作為企業,所需要的是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結合本國人的消費心理去開發新品種才是唯一的出路。
4. “我不知道我對你的愛,十八年來是否夾雜有一些漫不經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對孩子不夠了解的責備,而使你難過。”“責備”前的“不經心”“任性”“成人對孩子不夠了解”各表達了什么意思?整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5. 《我的四季》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領起全文,層次分明,寓意深刻,請在下面橫線處填上相應的詞語,以顯示文章的脈絡。
春, , ;夏,青年時期,澆灌人生;秋, , ;冬,晚年時期,品味人生。
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冬季小語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種孕育嗎?
時序更迭,四季循環,像極一個生命的歷程,由明媚清純的春進入熱情活力迸發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后自盛放的夏轉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進入沉思的冬季。于凜冽的冬季,像極走完了人生另一個歷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開另一種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個生命春天的來臨。生命就是需要不斷地超越,也需要不斷地突破,才不致枯滯的。
冬季真是屬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節。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沒有稻穗搖曳,更無從聽群蛙齊鳴,往昔有著青春絢麗,如今倒像進入禪境。這時農人正忙著堆肥,成車成車的堆肥正肥沃著貧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著新的養分,當明天來臨,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無限的生機,我們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動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種新蛻化,有些樹木花草也棄絕了紅花綠葉,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綠的新芽,將開展一個新的絢麗的夢境。
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孕育著什么?正想做何種的突破?
我們生命所以貧瘠,原因往往不是放棄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棄了沉思;要不斷工作,也要不斷地沉思。生命原是一個不知來自何處去至何方的奇跡,存在也是一個時空的偶然,我們需要不停地奮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來印證我們生命真正的存在,這樣我們便需活躍我們的思維,點燃靈臺的明燈燃亮我們該走的路,以便我們繼續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斷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績,不管昨日你生命里開了多少花朵,那是屬于昨日;若你一生沉湎昨日的喜悅,就難享今日更清純的歡欣。今日,一個新的開始,更需要我們前進,更需要我們孕育,人生是一條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淚盡……
在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節,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詩人意味深長地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冬季,讓沉思豐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憊或已充滿創傷的心靈;來孕育一個嶄新的春天。冬季原來是沉思的孕育的季節啊!
別放棄,別嘆氣,別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節。
㈠、讀第一自然段,然后理解下面兩句話。
(1)春季是大地的再生。
(2)冬季正是一種孕育。
㈡、生命為什么會貧瘠?文章闡述了哪兩點原因?
㈢、就全文來看,作者為什么贊美冬天?
㈣、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個兼用了反問和擬人修辭格的假設復句
B 第五自然段的主旨是:生命要不貧瘠就要不停地奮斗,不斷的跋涉。
C 第六自然段中引用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為了說明春天由冬天孕育而成。
D 文章行文語氣沉穩而清新,又具有震懾人心的力量,讓人入耳入心,產生共鳴。
E 作者認為,人生的冬季包含人生的疲憊,挫折和磨難,但不包含人生的成功。
附練習答案:
1 D 2 B (干預:過問別人的事。 干涉:過問或制止,多指不應該管硬管。 指責:責備。 指摘:挑出錯誤,加以批評。 只要:表示主要或充分條件。 只有:表示必要條件。)
3 B (A“ 對待的孩子”中的“的”多余,C屠格涅夫與蘇聯不相對應,D句式雜糅。)
4 “不經心”在這里是指的下意識的、習慣性的行為,成人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傷害到孩子。“任性”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固執,成人從自身出發,往往固執地以為事情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這是父親責備孩子常見的行為習慣。“成人對孩子不夠了解”主要指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沒有弄清事情的原委就責備孩子。 這句話是“我” 的深刻反思,把對孩子的愛融進了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是愛與理解情感的集中體現。
5 少年時期 耕種人生 ;中年時期 收獲人生
6(一)(1)春季是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的季節
(2)冬季通過吸收、孕育、蛻化和新陳代謝,迎來生命的春天
(二)放棄了工作; 因工作放棄了沉思。
(三)因為冬季是一個沉思的季節,是個吸收、蛻化的季節,更是一個孕育著新的生命的季節。
(四)BC(A 未用擬人修辭;D “具有震懾人心的力量”過于拔高;E理解不當)
江蘇鹽城市一中語文組 王高春
wgc618@sohu.com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