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鴻 門 宴
司馬遷
憗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律,理解古漢語中名詞作狀崐 語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2.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情節、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3.了解劉邦勝項羽敗的原因。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項莊舞劍”“樊噲入帳”兩段。
2.難點: 古漢語詞類活用、名作狀、句子成分省略等語法知識。
三、教學時數:
四課時
四、教學步驟:
憙拑
第一課時
憗拕
字詞正音:
饗xiǎng(犒勞) 鯫zōu(短小、淺陋) 卮zhī(酒器) xì(同隙)崐 jué(半環形有缺口的玉器) 噲kuài(咽下去) 戟jǐ(長柄兵器)
chēn(瞪,怒生氣) 眥zì(上下眼瞼的接合處) 跽jì(雙膝著地上身挺直)崐彘zhì(豬) 俎zǔ(砧板)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 bēi(同杯)
引入課文:
《鴻門宴》選自司馬遷寫的《史記》。我們以前學習過《史記》里節選的崐《陳涉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一定還清楚地記得陳勝、廉頗、藺相如崐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司馬遷非常善于描寫人物。魯迅曾把《史記》譽為“史崐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鴻門宴》這段文字里,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司崐馬遷刻畫人物的特點,那就是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并通過人物個崐性化的語言和動作予以刻畫。
《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的斗爭。故事開始時,項羽擁兵40萬,而劉崐邦只有10萬。從“鴻門宴”的情節,讀者已經能清楚地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崐的結局了。項羽由主動步步轉化為被動,而劉邦卻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動轉為主崐動。
背景:
“鴻門宴”這個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起崐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自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崐的劉邦。陳勝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崐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崐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崐王。項羽在鉅鹿(今在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同時,劉邦從黃河崐以南打進武關,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崐苛法,準備在關中稱王。后來在謀士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崐函谷關,以防諸侯軍入境。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崐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崐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劉邦面臨危急的情況,在紛紜崐頻仍的戰斗中,產生了這一次酒宴上的斗爭。
沛公⑴軍⑵(于)霸上⑶,未 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⑷曹無傷使人言
駐軍 沒有能跟 言于:向……報告
軍:名作動
于項羽曰:“沛公欲王(于)關中⑸,使子嬰⑹為 相, 珍寶盡有 之。”
稱王 讓 作(他的)國相 占有它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⑺士卒,為⑻(之)擊破沛公軍!”當是 時,項羽兵四十
犒勞 替 我 打敗 在這個 軍隊
當:介詞,在
萬,在 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⑼說 項羽曰: “沛公居山
駐扎在 勸告 在函
東 時⑽,貪 于財貨,好 美姬⑾。今入關,財物 無所取,婦女
谷關以東地區 貪圖 喜愛美女 對財物 取用
名作狀,表動作對象崐
無所幸⑿,此 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 其 氣⑴,皆為龍虎,
寵幸 (表現) 小處 看過那里的云氣 是 (的樣子)
形作名
成五采, 此天子氣也。急 擊 勿 失⑵!”
五彩顏色 云氣 趕快攻打不要失去時機
采通彩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項羽大軍壓境,劉邦處境危急。──故事的開端
從曹無傷告密開始──交代起因。項羽知道“劉邦欲王關中”后,決定發崐兵擊劉!爱斒菚r,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一崐句插敘,補充交代雙方的軍事實力和距離。相比之下,突出劉邦的處境危急。崐“急擊勿失”,更增加劉邦一方的危急氣氛。
揭開矛盾,構成情節初瀾。
憙拑
第二課時
憗拕
楚左尹⑶項伯者,項羽季父⑷也,素 善留侯張良⑸。張良是時從 沛公,
叔父 平時與留侯張良友好 跟隨
善:與……友好
項伯乃 夜 馳 之沛公軍⑹,私 見張良,具告(之)以事,欲呼張良與(之)
于是連夜騎馬到 軍營 私下會見 叫
之,動詞 具通俱,全部(以事具告之)
具去, 曰:“毋從(之)俱死也!睆埩荚:“臣為韓王送 沛公⑺, 沛
離開(劉邦) 跟隨 送死 替 護送 (入關)
公今事有急,亡 去 不義, 不可不 語! 良乃入, 具
情況危急 逃亡離開是 講道義 能 (將實情)告訴(沛公) 就進去 把實崐
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⑻?” 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⑼者?”
情 怎么對付這件事 替 出 計策
“奈何為之”,為:對付
曰:“鯫生⑽ 說我曰:‘距⑾關,勿內 諸侯⑿,秦 地 可
淺陋無知的小人勸 把守 接納 秦國的地盤都可以由崐 鯫:短小、淺陋 距通拒,把守 內通納,接納
王也。’故聽之!绷荚:“料 大王士卒足 以 當 項王乎?”沛公默然,
你稱王 他的話 估計 足夠用來抵擋 沉默崐
曰:“固 不如也。 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 往謂 項伯,
(一會兒) 本來 (人家)將 請允許我去告訴
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君安與項伯有故⑴?”張良曰:“秦時(項
背叛 交情
故:形作名
伯)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 幸 來告 良!迸
交往 救了他 所以幸虧(他) 告訴
活:使動用法,使……活,救
公曰:“孰與君 少長⑵?”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替我 呼
他跟你相比,誰大誰小 比 (把他)喊
與君孰少孰長 于在形容詞后表比較
入,吾得 兄 事 之⑶!睆埩汲,要⑷項伯。項伯即 入見
進來 應該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侍奉他 邀請 立即
兄,名作狀。 事:侍奉
沛公。沛公奉 卮 酒為(之)壽⑸,約 為 婚姻,曰:“吾入關, 秋毫
奉上一杯酒給項伯祝福 約定結為親家 (財物)絲毫崐
不敢有所近⑹,籍 吏 民⑺,封 府庫,而待 將軍⑻。所以遣將守關者,
據為己有 登記官吏人民 封閉 以等待 (我們)
近,形作動,接觸,沾染 籍,名作動,給……登記造冊
府庫:收藏財物的官府倉庫
所以……者,用在因果關系的復句中,所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者表提頓
備⑼他 盜 之出入與非常⑽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愿 伯
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 進出和意外的變故 反叛 希望 (對
之,取獨
具 言臣之不敢倍 德⑾也!表棽S諾, 謂沛公曰:“旦
項王)詳細地說 忘記(他的)恩德 答應(這件事) 第
之,取獨 倍通背,背叛,忘記 許諾,同義復詞,答應
日不可不蚤⑿自 來謝⒀(于)項王。”沛公曰: “諾!庇谑琼棽畯鸵谷,
二天 能 早些親自 道歉 向 是 連夜回去
蚤通早 諾,擬聲詞
至軍 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 言 曰:“沛公不先破 關中,公豈敢入
軍營 話 趁機勸說 攻占 進來
乎?今人 有大功而擊 之,不義也。不如因善 遇 之!表椡踉S諾。
人家 進攻 友好對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劉邦一方的對策,形勢由戰向和轉化──故事的發展
正當項羽準備進攻劉邦的時候,項羽的叔父項伯惦記自己的患難朋友張良,崐連夜把軍事秘密告訴了張良,張良堅持又把事情告訴劉邦,劉邦聞訊后大驚。崐先驚慌失措問計于張良(兩呼“為之奈何”),后采納張良建議,親自出馬拉攏崐項伯(“兄事之”“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請求項伯在項羽面前為自己崐說好話,最后項伯回營說情,項王許諾。
雙方矛盾由激化又得到緩和,戰爭烏云暫時消散,劉邦化險為夷。
沛公旦日從 百余騎⒁來見項王,至鴻門,謝 曰:“臣與將軍戮力⒂而崐 帶領 人馬 道歉 合力
從,使動用法,使……跟隨,帶領 而,表修飾
攻秦,將軍戰(于)河北⒃,臣戰(于)河南,然不自意⒄能先入關破秦,得 復
作戰 料想 能夠
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 ⑴……”項王曰: “此沛公左
現在 流言
者,用在時間副詞后,湊足音節無實義 通隙,隔閡,嫌怨
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 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之)飲。項
說的話 為什么會這樣做 當天就 喝酒
之,代曹的密報 籍,項羽的名,對人自稱名,表謙恭
王、項伯東向坐;亞父⑵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
面向東
東,名作狀,面向東
向侍⑶。范增數 目(于)項王,舉所佩玉 ⑷以示之者三, 項王默 然不
陪坐 多次向項王使眼色 而多次向項王示意 默默地沒
目,名作動,使眼色 所,指示代詞,起指代作用,不譯 之,代項王 三:多次
者,表提頓
應。范增起, 出 召 項莊⑸,謂(之)曰:“君王為人不忍。 若入
有反應 起身 出去叫來 待 忍心(下手)你進去
前 為壽,壽畢,請 以劍舞, 因擊沛公 于坐, 殺之。不者,
上前敬酒 完畢請求用舞劍(助興) 把沛公刺倒在坐位上(并) 否則
者,表提頓
若屬⑹皆且為(之)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
都將被
為……所……:表被動,引進主動者
為 樂,請以劍舞!表椡踉:“諾!表椙f拔 劍起 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作為娛樂 抽出 起身舞劍
常以 身 翼蔽⑺沛公, 莊 不得擊。
用自己的身體掩護 (使) (始終) 刺殺(劉邦)
憙拑 第三課時洅
憗拕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⑻。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崐
項莊拔劍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眹堅:“此 迫矣! 臣請⑼入,與之同命⑽。”
用意 身上 這太緊迫了 同他拼命
噲即帶劍擁 盾 入軍 門。交戟 之衛士⑾欲止(之)不內。崐 拿著盾牌 軍營大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兵士 阻止 讓他進崐
樊噲側 其盾以撞,衛士仆(于)地。噲遂入,披 帷⑿西向立, 目⑴視項
去 側舉 一撞 跌倒在地上 就 揭開帷幕 瞪目看著
以,連詞表承接,來
王,頭發上 指, 目眥⑵盡 裂。項王按 劍而跽⑶曰: “客何為者?”崐 向上豎起來 眼眶像全部要裂開 握著 跪直身體 是干什么的崐 而,連詞,表修飾
張良曰:“沛公之參乘⑷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 ──賜之卮酒!
是 衛士 賞他 (左右的人)
則與(之)斗⑸卮酒。噲拜謝,起, 立 而飲之。項王曰: “賜之彘肩⑹!
就 一大杯 起身 站著 豬腿
而,連詞,表修飾
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 于地,加 彘肩(于其)上⑺,拔劍切崐 把他的盾牌翻過來放在地上再把 盾
而啖⑻之!皦咽!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 足 辭!
著吃 尚且 害怕 怎么值得推辭
而,連詞,表承接 避,躲避,害怕
洈
夫秦王有虎狼 之心, 殺人如 不能舉, 刑 人如恐不勝⑼, 天下 崐 一樣的心腸 惟恐 殺完 處罰 能用盡酷刑 人
如,好像,惟恐 刑,名作動,施加肉刑
皆叛之。懷王⑽與諸將約曰:‘先破 秦入咸陽者 王之⑾。’今沛公先破秦崐 打敗 的人封他為王
王之,以之為王
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 軍(于)霸上,以待 大王來。故⑻
退軍駐扎在 等待 到來特意崐 軍,名作動,駐扎 故,特意
遣將守關者,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是為了 像這樣 賞賜
如此,像這樣
而聽細 說⒀,欲誅有功之人,此 亡 秦 之續⒁。竊為大王不 取
卻 小人的讒言 這是已亡秦國的后續者 (應該)采崐
也!⑴” 項王未有 以應,曰:“坐!狈畤垙 良坐。坐須臾,沛公起
取(這種作法) 沒有話來回答 挨著 起身崐
如廁⑵,因 招 樊噲 出。
上 趁機招呼 (一起)離開
第三部分(3─4自然段)寫宴會上的斗爭過程──高潮
項羽由主動變被動,劉邦由被動變主動。
1層.劉邦輕車簡從,親至鴻門謝罪,項羽信之。
點明項羽在對劉邦的態度上已經解除了思想武裝,愿意同劉邦和好。這在崐全文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項羽的變化同堅決殺掉劉邦以除后患的范增產崐生了矛盾,這就是劉、項之間的斗爭,又和項羽內部的矛盾交織在一起。
2層.寫范增舉 示意殺劉邦,“項王默然不應”,范增受挫,失掉了第一崐次殺劉邦的機會。
3層.寫范增召項莊舞劍,項伯又起而“翼蔽”,劉、項之間的斗爭,又因崐項羽內部的沖突而緩和,失去了殺劉邦的第二次機會。
4層.寫樊噲鬧帳,“義責”項羽,項羽自覺理虧“未有以應”,讓樊噲坐崐下,使劉邦得以脫身,失去殺劉邦的第三次機會。
在鴻門宴的斗爭中,優勢本在項羽一方,但由于項羽頭腦簡單,剛愎自用,崐內部矛盾重重,步調錯亂,因而一次又一次坐失良機,由主動轉為被動;而劉崐邦一方,由于首腦機智權變,內部團結,步調一致,終于在不利條件下一步步崐由被動變為主動。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⑶召 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
招呼 (回來) 剛才離開 告辭
為之奈何?”樊噲曰:“ 大行 不 顧 細謹, 大禮 不 辭 小讓⑷。
(做)大事情不必考慮細枝末節(講)大禮節不必避免小謙讓
謹:行為 讓:謙讓
如今人 方為刀 俎⑸,我為 魚肉,何 辭 為⑹?”于是遂去。
現在別人正是菜刀和砧板 (砧板上的) 為什么告辭呢 就
乃令張良留 謝。良問曰:“大王來 何操⑺?” 曰:“我持白
叫 留下(向項羽)告辭 來的時候帶的什么禮物
何操:操何,賓語前置
璧一雙,欲獻(于)項王;玉斗 一雙,欲與(于)亞父。會 其怒,不敢獻。
酒杯 正趕上 發怒
定語后置句“一雙白璧”
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⑻!碑斒菚r,項王軍 在 鴻門下,沛公軍
替 他們 遵命 軍隊駐扎
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⑼車 騎, 脫身獨 騎,
隔 丟下車輛人馬(從項羽的軍營里) 獨自一人騎馬
獨騎脫身
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⑽等四人持劍盾步 走,從酈山⑾下,道⑿芷陽
徒步逃跑 腳下 取道
間 行⒀。沛公謂張良曰: “從此道 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 我至軍
從小路 這條路 估計
中,公乃入!
才進去(見項王)
憙拑
第四課時
憗拕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 杯杓⑴,不能 辭。
禁不起多喝酒 (前來)
謹 使臣良奉 白璧一雙,再拜⑵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⑶
恭敬地叫 奉上 行兩拜禮
足下:稱人的敬詞
足下!表椡踉:“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⑷之, 脫身獨
在哪里 責備 他(的過失)
賓語前置句
騎,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于)坐 上。亞父受玉斗,置之(于)地,
就 把它放在坐位
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⑸不足 與(之)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
擊得粉碎 這小子 值得 共事 一定是
破:使動用法,使……破
吾屬今 為之虜 矣!”
就要被他俘虜了
沛公至軍,立 誅殺曹無傷。
立即殺掉
第四部分(5─7自然段)劉邦的逃走和項羽一方對失敗的反映──故事的結局
1層:寫劉邦設法脫險。
文中一系列細節描寫,表明劉邦處事謹慎、細密和劉邦集團內部的精誠團崐結、生死與共的精神,也說明了劉邦能渡過危機,絕非偶然。
2層:寫劉邦逃走后,項羽內部對失敗的反映。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表明他對自己的失敗還沒有認識。范增“受崐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表明了他看出了項羽集團失敗在即,也表達崐了他無可奈何的激憤情緒。
3層:劉邦誅殺內奸。
“立誅殺”表明劉邦的果斷,說明內部更為團結。
小結:
一、通過人物在斗爭中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項羽: 自大無謀、沽名輕敵
他是楚國將軍之后,勇力過人,在起義反秦的斗爭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將崐領。當他聽了曹無傷的密報之后,立即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崐暴露了他敇驕傲自大,不可一世敋的神氣,他身邊有一個號稱亞父的謀士范增,但崐在緊要關頭,卻對他的意見不予理睬。他聽了項伯的話后,不假思索,就馬上崐許諾,隨便改變既定的決策,表現了他為人敇頭腦簡單而又剛愎自用敋。對劉邦的崐假意殷勤,毫無察覺,反把曹無傷的告密直接告訴劉邦,反映了他敇不懂策略,崐敇麻痹輕敵敋。
劉邦: 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謀善斷
出身于亭長,起于民間,靠少量的兵力爭奪天下,在鴻門宴中“敇虛心下問,崐敇多謀機詐”敋。在危急時刻,總和張良、樊噲商量,對他們言聽計從。當知道項崐羽要擊破其軍時,他一再問張良“為之奈何”,并立即采納張良的對策。最后崐離席未辭,他擔心會引起嚴重后果,要張良樊噲拿主意,并采納樊噲“不辭而崐別”的建議。劉邦多謀機詐,很講策略。他對項伯“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崐以“兄事之”,極盡籠絡利用之能事,對項羽極表臣服恭順之情,因而能起到崐麻痹、迷惑對方的作用: 這些都表現了劉邦敇見風使舵,善于玩弄手腕敋的性格。
二、人物描寫生動形象
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斗爭中描寫。
如寫劉邦,一開始遇到緊急情況,一再向張良求計,“為之奈何”嚇得手崐忙腳亂,失去主張但又能善于用人躍然紙上。后來,通過連夜策劃,到鴻門見崐項羽時便已胸有成竹,因此,一見面談話,委婉流利、娓娓動聽。
再如寫項羽,一聽說劉邦要稱王,無名之火立即升起“大怒”而下令發兵,崐但聽了項伯、劉邦的話,火氣越來越小,終至消失了。
2.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人物。
項羽、劉邦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過相互映襯、對比、烘托表現出來的:崐 ⑴項羽在優勢下,恃勇驕橫,毫無遠慮;
劉邦在劣勢下,忍辱負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項羽剛愎自用,又拙于應變;
劉邦善于采納意見,又隨機應變。
⑶項羽用人唯親,致使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
劉邦知人善任,謀臣能從容定計,將士能見危授命。
⑷項羽養奸貽患,又自絕敵營內應;
劉邦有奸必肅,能爭取敵營的人為自己效勞。
四組人物對比:
主帥項羽與劉邦、謀士范增與張良、部將項莊與樊噲、內奸項伯與曹無傷崐 其余人物的性格:
范增: 老謀熟慮 張良老練多謀 樊噲勇猛豪爽
南宋詞人劉辰翁稱贊本段文字: “歷歷如目睹,無毫發滲漉,非十分筆力,崐模寫不出!
本文成語典故:
秋毫無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勞苦功高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第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