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市濟川路中學
《江南的冬景》教案
編號:101021 主備:蔡英九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強自然美的審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時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學習難點:郁達夫的散文特點。
教學過程:
一、 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 導入新課:
剛才欣賞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覺怎么樣?江南的歌好聽,人美麗,景色更秀麗。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郁達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領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風光。(投影標題《江南的冬景》)
三、 請同學們帶著下面的幾個問題認真欣賞一下本文的朗讀錄音并注意有些字詞的讀音。
(1) 說說本文的朗讀有什么特點?
(2) 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對表達主題最為關鍵并最具神采的句子? (投影問題,播放朗讀錄音)
四、 結合學生的預習明確學案中的語音練習。
先讓學生讀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投影,糾正答案。
五、 同學們預習得不錯,請同學們各自說說本文朗讀的特點。
(投影切換到“三”中的問題)
學生回答應該圍繞“語速平緩,節奏松弛”“富有感情”這兩點。
細心的學生還可以發現朗誦中讀錯的地方。
六、 請同學們互相交換一下看法,試回答投影上的第二個問題。
教師明確: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第3小節)
七、 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江南冬景“明朗”的特點的?
學生的回答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小節的內容上:
(1) 第2小節:------樹葉,也不至于脫盡;
到得灰云掃盡------;
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
太陽一上屋檐------
(2) 第5小節: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
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
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
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
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
則青天碧落之下------
(3) 第7小節: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
幾不成墨的背景
(4) 第8小節: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如此優美的描寫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應體體現以下幾點:
(1) 觀察事物要仔細
(2) 要選擇典型意象來描寫
(3) 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來描寫
(4) 在描寫過程中要適當運用修辭
(5) 從本文的景物描寫中我們可以發現郁達夫非常注重景物色彩的運用,這對我們的景物描寫很有啟迪
同學們根據上面的景物描寫可以概括為哪幾幅具體的圖畫?
教師小結學生的發言:其實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我們可以將作者描寫的內容概括為這樣幾幅圖畫:曝背談天圖(第2小節)、午后冬郊圖(第5小節)、農村冬雨圖(第7小節)、江南雪景圖(第8小節)、旱冬閑步圖(第9小節)。
八、 作者描寫上面的幾幅畫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請同學們找出使用這些手法的具體例子并思考使用這樣的手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協助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聽取學生發言后教師明確如下:(一)對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較。
北方的冬天-----極寒冷--雪:深幾尺 風:大若雷 ;人:躲 兩三個月 蟄居
北國的冬天:溫馨
江南的冬天--樹葉:不脫盡 冷天:一兩日 灰云 落葉 晨霜 太陽 鳥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談天
江南的冬天-----晴暖,濕潤
效果:襯托出江南冬天的溫和晴暖和可愛。(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較。 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
3.閩粵地區的冬景和郁達夫筆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對比
閩粵地區的冬-----極和暖,無冬意--秋花:許多,品種多 ;著衣:不得不 至多 絕對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國的寒郊散步比較。
散步是一項非常悠閑的活動,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與下文形成了照應。
教師小結學生發言:以上對比總的來說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二)避實就虛的手法
作者在描寫江南雪景的時候,并沒有直接的雪景描寫,而是引用了一些詩句,但是作者這樣的寫法,并沒有削弱我們對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們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韻。
九、 王國維曾經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上面的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呢?文中有哪些依據?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表達了作者悠閑愉悅的心境。文中的依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小節的關鍵詞語上:
第2小節: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第5小節: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
第7小節: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
你說夠不夠悠閑?
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
第9小節: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感到快活一點------
第10小節:------去湖上散散步罷!
十、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樣的一種結構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歸納的幾幅圖畫將本文的結構整理出來。
曝背談天圖
形散 午后冬郊圖 神聚
農村冬雨圖 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景物描寫) 江南雪景圖 (悠閑愉悅的心情)
旱冬閑步圖
十一、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郁達夫的散文風格即清新雋永,明麗而真摯,富有神韻;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卷自如。再次領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蘊致。其實生活中無處沒有美,只要我們能夠親近大自然,用心去發現美,去思考美之所以為美,我們的審美能力定能不斷提高,我們的靈魂一定不會凝滯污垢。
十二、結束本節課的授課任務,布置作業,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有關資料,探究下面的問題:
(一)請同學們整理本文中作者所引用的有關詩句,查閱有關資料弄懂詩句的意思,并看看引用的詩句中有沒有不合適的,若有,說出你的理由。
(二)“一切景語皆情語”,這篇文章讓我們看到了在“可愛”“迷人”“美麗”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達夫,顯得那么的閑適而恬淡,而這篇文章卻是寫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個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達夫何來的灑脫閑適呢?又如何理解呢?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