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一、介紹作者
二、郁達夫散文特點
三、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閱讀之后,你能夠用哪些更具體的詞語來替換這個“好”字?
2.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較?通過這些比較,作者寫出了江南冬景的
哪些主要特征?
3.在做完以上閱讀思考之后,你又發現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美妙所在?
學生討論。理清思路:
1、《江南的冬景》里,作者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寫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第一至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對比:一是著眼于人的生活,將北國冬天的蟄居異境與江南的冬天的曝背談天比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渲染江南冬天戶外活動的樂趣;二是著眼于情調,將江南冬天與秋天的作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突出“明朗的情調”;三是著眼于花草植被,將閩粵等地的冬天――春、秋的延長,與江南冬天――含蓄生氣作比較,突出江南冬天的溫潤生機,同時作者將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確的區域界定;四是著眼于人們的習慣,將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作比較,突出江南冬天的宜人,并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比較的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多媒體展示:
著眼點 比 較 點 作 用
人的生活 北國:蟄居異境 江南:曝背談天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溫和
情 調 秋天:讀書、寫字的最惠季節 冬天:如同北方的夏夜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明朗情調
花草植被 閩粵:春、秋的延長 江南:含蓄生氣 突出江南冬天的溫潤生機
人的習慣 德國;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突出江南冬天的逍遙宜人
這里寫法上與《古都的秋》這一篇文章非常相似。
以上為第一部分(1-6節):側面描寫江南的冬景。
2、閱讀第二部分(7-9節):正面描寫江南的冬景。
◆閱讀第七段,寫冬雨中的江南――悠閑境界,畫一般的意境。找出文中關鍵句子。
――“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
“這一個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悠閑境界。
總結:作者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揮毫潑墨,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經意的點染之間,一幅悠閑情調的水墨畫就呈現在讀者面前。郁達夫熟稔繪畫的用色技巧,也能夠較好把握情緒的節奏,因而寫景時,他善于運用五顏六色狀物寫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濃濃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筆,也有濃淡適宜的寫意,繪出的,總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優美圖畫。
◆閱讀八段,寫冬雪中的江南――詩意境界。這里作者對雪景沒有作實景的描繪,只是按不同時間(日暮-冬宵-雪夜-早晨)引用詩句來描寫,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
◆閱讀第九節,寫旱冬的江南--晴和。散步的好天氣。
文中的雨雪天氣以及晴和的日子變換頻繁,但讀來沒有生硬湊合的感覺,仍是渾然天成的一個整體,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構思已經將讀者引導到了江南冬天的溫潤和煦之中。這是一種讓人身心愉悅的情緒的散步。
正面描寫江南的冬景:
冬雨中的江南 悠閑 (繪畫)
冬雪中的江南 雪趣 (吟詩) 畫意詩情
旱冬時的江南 晴和 (寫實)
文章最后一段語言平實而又活潑,照應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個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灑脫無羈的蕩開。至此,作者的情緒已經帶領讀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優美意境中去了。
四、總結: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色和行文風格,體會到,江南冬景的悠閑和暖、作者心境的閑適和行文時的舒緩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諧統一。
作者對自然純美的注視和欣賞,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在自然中體驗到的是一個人的生存境界,灑脫的心胸,對名利的淡薄,這是一種美的享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就做到了通過簡省洗練語句傳達豐富的意象這一目的。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敘述節奏徐緩,有利于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復渲染,實現景物描寫的繪畫美。畫家劉海粟對此深有感觸:“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边@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