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意境的特征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領會、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
2、 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 培養學生體驗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諦。
4、 掌握學術說明文這種體裁的藝術特征、表達方式和具體做法。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
1、 培養學生領會、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
2、 讓學生在詩歌學習中通過聯想想象,真正步入詩人創設的意境中去,充分領略已經之美。
課前預習要求:查找課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學術語的含義,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學評論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關詩歌。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教學導入:在高中詩歌鑒賞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給你一首詩或幾句詩,問你在詩歌中體會到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比如同樣是王維的詩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保ā妒怪寥稀罚叭曆饰J,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兩首詩所表達得已經有怎樣的差別呢?(雄渾蒼涼與清冷孤寂)
提問:那么何為意境呢?
意境是中國傳統文論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美學范圍。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畫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境界是作者運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觀情思通過客觀景物得以再現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和韻味無窮。(舉例王維的兩首詩中的詩句的意境。)
簡單的說起來意境就是指“情”與“景”的結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義,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意境與意象的區別:
情思、意象、語言是詩的三要素。意象是連接情思和語言的紐帶。詩中所描繪的寄寓情思的藝術形象,只是意象。劉禹錫說過“境生于象外”可謂一語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彌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種空靈融徹的詩意空間。
意境與意象的區別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發出來的藝術氛圍。
如果說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圍
練習:指出下列詩詞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營造出來的氛圍。
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保ā队炅剽 寒蟬凄切》)傷別情懷
2、日出江花紅生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快樂生活
3、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清幽絕俗
同學們打開課文,看看章中作者是怎樣清晰地說明意境的特征的呢?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現特征--情景交融 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廣陵》
情中見景式
《幽州臺歌》
情景并茂式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結構特征--虛實相生
《游園不值》
審美特征--韻味無窮
《憶秦娥》
教師給出幾首詩請同學們試舉例分析意境主要特征。
(景中藏情式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就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情中見景式:陸游的《示兒》,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情景并茂式《念奴嬌 赤壁懷古》!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虛實相生:“紅杏枝頭春意鬧。” 韻味無窮: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昂s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時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教師介紹并解釋課文中引用的古人的評論,介紹相關的文學常識。
提問:在了解了詩歌的特征之后同學們在品味詩歌意境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角度:情景、虛實、韻味。情景角度:比如說陳子昂的詩歌,先是知人論世了解詩人的處境與心情,然后分析寫實個蘊藏著的意境特點。接著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詩人的心境。最后是總結性的議論。虛實角度:《游園不值》先是按句面意思逐句描寫詩中所寫的實景;然后寫出由實境開拓的第一層審美想象空間(推測與聯想);接著分析實境開拓的第二層審美想象空間(哲理性的思考)。
尋找文中提及有關情的詞語獲此組及相關的賞析評價時常用的一些詞語或詞組。(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見景、情深意濃、情態畢現、情韻,一切景語皆情語,直抒胸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討論:一、學會品位詩歌意境有怎樣的好處呢?
(可以請同學們在生活里到處都能感觸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
二、作者是怎樣做到使他的評析讓我們信服的呢?
1、緊扣文章的主題,融入自己深刻體驗感悟。
2 、聯想力、想象力豐富。根據自己的體驗來解釋詩中的事物,把無生命無生氣的東西看成由性格有情感能活動的東西。這就是移情作用。作者讓我們感到了無窮的意味。
作業: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尋找能夠體現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的文章或詩歌,試舉一例分析一下。
尹雪靜
2006. 2.12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愛飲酒作詩。月下獨酌本是極孤獨苦悶極寂寞無聊的事,作者卻又歌又舞又醉飲,煞是熱鬧!月、影本是無知無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擬人化,視為知己,引為同調,與卑鄙齷齪的塵世相比,真可謂是無情勝有情了。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手中一壺酒,只能是“獨酌無相親”,于是他舉杯,邀約自己畢生最喜歡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場面熱鬧起來了。
可是明月畢竟只是天邊的皎潔一片,它不能解善飲的詩人之意,而影子也不過是隨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時,漸入醉鄉的詩人酒興發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靜聆佳音;地下靜默的影子也轉動著仿佛與詩人共舞。醒時月影交歡,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與詩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許諾:“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詩的題目是《月下獨酌》,而李白豐富的想象,描述了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場面,表面看來,詩人真的能夠自得其樂,而背景則是無限的凄涼。詩的整篇,都給人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赡苷沁@種無與倫比的孤獨感成就了這位千古奇才。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是李白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 應該是寫在天寶三年(公元774年)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他餞行。而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一片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毕笳髁巳松飞系钠D難險阻。才學識見如李白,曾經在宮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卻因為小人進饞而“賜金放還”從此險山惡水,天各一方。
未來的生活中,閑來垂釣,宛如昔日垂釣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歷史上又有的這樣一個典故:伊尹在受湯之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起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詩人又有了對未來的新的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艱,雖然未來還會有機會,但是萬般的艱難險阻、矛盾,都閃現在詩人的腦海中。最后,出于詩人本身積極入世的愿望和毅力、決心,他吟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屬短篇。但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它成為后人稱頌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