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自然 適度克制
--在全校學生異性交往咨詢會上的講話
蘭州外國語高級中學 張輔良
在座的年輕朋友們,大家好,看到你們蓬勃的朝氣、旺盛的精力我很羨慕,同時我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曾經(jīng)我和大家一樣年輕過,有自己的青春理想,有自己的青春渴望,也有自己的煩惱迷茫,這眾多的因素造就了這是個蓬勃發(fā)展的年齡,也是一個苦惱的年齡,今天我想和大家談的就是中學生異性交往這一話題,不盡之處大家可以商榷。
一、 天有陰晴,人有男女
中國哲學講究陰陽,陰陽的結(jié)合才構(gòu)成這一世界,人類由男女組成,異性間的交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異性交往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是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性別意識都是由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到社會性別這一過程發(fā)展來的。而異性間的交往正是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的唯一途徑,中學階段正是社會性別形成的時期,中學生萌發(fā)異性吸引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結(jié)果,是一種正常的自然表現(xiàn)。對中學生而言,異性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不僅有利與學習進步,而且有利于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研究表明,男女中學生的交往有利于增進對異性的了解,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擴大社會的交往范圍,促進人格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一般而言,有同性也有異性朋友的中學生,往往性格開朗,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幫助同學。自制力比較強,學習上追求上進,美國的中學引進雙性教育,而那些只有同性或者只有異性朋友的學生,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體驗。不具備較強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圍和和生活也比較狹小,人格發(fā)展不盡完善。同時有一部分只有異性同學也陷入早戀情感。
二、沒有約束,就沒自由
異性交往不論是成人還是中學生,都有遵循的原則,即“自然”“適度”兩大原則。
自然原則就是交往過程中,言語、表情、行為舉止、情感表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順暢,即不過分夸張,也不閃爍其辭,即不盲目沖動,有不矯揉造作。消除異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異性關系的前提,自然原則的最好體現(xiàn)是即要認識到性別差異尊重對方,也要模糊性別差異,像對待同性朋友那樣對待異性朋友,像建立同性關系那樣建立異性關系,像進行同性交往那樣進行異性交往,這樣就會更好的進行異性交往。同時和異性交往應有適度原則,為大多數(shù)人接受就是能為社會文化和學校文化接受,既不要和異性平凡交往萌動情愛,也不要回避或拒絕異性而對雙方造能成心理傷害,既不過多的參與異性間的“單獨行動”,也不在異性面前如臨大敵,拒不接納異性的幫助和熱情。把握好這兩個交往的原則,大家都會愉快地健康地度過高中階段,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三、夏天不吃秋天成熟的果
中學階段向往“親密”的異性伙伴關系,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現(xiàn),正如一項權(quán)威調(diào)查表明,78%的中學生希望擁有自己的異性伙伴,而早戀的占5%-6%,一些重點高中較低,這就說明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很強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放在自己愛好的東西上。愛情是美好,美好不僅是體驗幸福的美好,更在于它產(chǎn)生的時機的美好。早戀被人反對不是戀而是早。馬卡連科曾說過,所有的教育家都痛恨愛情的。因為過早的愛情體驗會使中學生迷失了現(xiàn)實里的方向,留下了一生的遺憾,那么為什么有些中學生會從正常的異性交往陷入早戀呢?原因有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生活水平、不良的飲食習慣、文化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使一部分學生生理早熟,而心理發(fā)展滯后,追求快樂原則,熱衷于異性交往,過早墜入愛河。這舊是造成早戀的物質(zhì)條件,有位專家曾說“女孩早熟弊大于利,男孩晚熟弊大于利”,因為這兩種情況都是非常態(tài)的,都是面臨更大的生理心理壓力,因為心理的準備不足,缺乏同齡階段的社會支持,社會評價往往是消極的,使一部分早熟者因無人關心和疏忽,陷入早戀。
2、由于生理的發(fā)育提前,而心理發(fā)育的滯后。使一部分學生社會責任沒有定位,愛情的前提是責任和奉獻,如果責任心缺失,勢必把戀愛當作好玩,沒有為對方過多的考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中學語文課本第三冊中的《氓》中的“氓”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男子,認清了真面目的女子只能發(fā)出“士子耽今,猶可說也;女子耽今,不可說也”的嘆息,難道沒有警戒作用嗎?
3、虛榮心作怪。高中生有一些人因為在學習成績上其他特長上沒有驕人的地方,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眾多的需要,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有從低到高的依次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往往有些學生在愛和歸屬上的較低層次上便停止不前了,認為有異性朋友有能耐,沒有便沒能耐,沒人瞧起,找個異性朋友招搖過市,想得別人的羨慕,達到尊重的需要。但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言,早戀的評價往往是十分消極的。
4、有個同學說“早戀是無聊時的謊言,”這里面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概念,無聊、謊言。這兩個與愛都格格不入的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戀的本質(zhì)。愛情這樣美好的人類情感,卻在“無聊的時”出現(xiàn),因此本身態(tài)度不太嚴肅,再加之對愛情的認識不到位,勢必有扭曲的成分在里面。既然是“謊言”,就使虛偽的成分摻雜到中間,這更與愛情的真諦風馬牛不相及。
四、早開的花兒不芬芳
1、學校是一個準社會,學生交往是社會交往的前奏和雛形。學生在學校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交往,習得以后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技巧,而早戀往往將兩個人封閉在一個交往小圈子里,別的同學會以各種理由不愿過密的來往,而他們又怕老師發(fā)現(xiàn),充滿恐懼心理不愿和老師來往,能躲便躲。這樣便失去了許多交往的機會,影響以后的走向社會的能力準備,貽害無窮。
2、嚴重影響學習。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是一個常數(shù),中學時代學習任務很重,要求較高,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并且學習是一件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心智活動,如果早戀,心思的一大部分要投入到自己的異性朋友身上,這樣一定會分散注意力,學習自然深受影響。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中學生學習成績下滑的因素中,早戀被列在第二,世界上被稱為中學生的三大頑癥是:上網(wǎng)、早戀、逃學。大量的事實證明過早的墜入愛河的學生,學業(yè)一般不會有大的長進,考上大學的為數(shù)甚少。
3、影響人的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在后天的發(fā)展中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研究了大量的早戀者后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早戀者一般智商都比較的,或許許多早戀者不愿接受。早戀者在自力水平上都不太好,由于沉湎于卿卿我我之中,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都圍繞著愛情轉(zhuǎn),再加之意志能力薄弱,對知識的興趣降低,對于干一件事的動機發(fā)生變化,影響了干其他事情(包括主要任務的學習)的熱情,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
4、隱含著許多被傷害的因素。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易出現(xiàn)越過雷區(qū)的現(xiàn)象,造成身心傷害是一輩子難以撫平的,所以告誡每個早戀的學生一定有約束自己行為的底線,有責任心保護對方。
五、不做反季節(jié)的事
1、學會等待。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叫推遲等待,戀愛對青少年而言的是好奇的,但抵御不住這個誘惑,將會影響一生。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是偉大的愛情,十七歲的馬克思非常喜歡燕妮,燕妮出身于貴族,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馬克思的父親說:“你是一個有志向的男子漢,你必須克制自己,你必須為你的所愛的人負責。”年輕的馬克思這一年發(fā)奮努力,考入波恩大學,次年轉(zhuǎn)入柏林大學。四年后取得博士學位,才和燕妮確立了關系。
2、接受剝奪。為了降低人才培養(yǎng)的成本,保證取得最大限度的社會效益,社會教育有義務和責任剝奪青少年追求早戀的權(quán)利,高中生為了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應付以后激烈的競爭,立足社會,就必須接受社會剝奪和自我剝奪,以全部精力成就自我的成熟,學得全面發(fā)展的技能。大家都有經(jīng)驗,好學生和差學生的差距很簡單就是會不會舍棄,只有舍才有得。
3、情感的升華。愛的情感是人類最好的情感,有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合適的時間才是美好的情感,如果有這份美好,轉(zhuǎn)化為對知識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前段時間流行著一本描寫高中生情感世界的書,名字叫《被愛打擾的日子》,其中有句話成了廣大高中生的情感宣言:“畢業(yè)了,我們再相愛”。這里面有個時間問題,合適的時間就能玉成美好的感情。愿這句活也成為大家的情感宣言。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