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
教學目標:1感受陶淵明先生的性格志趣與精神氣質;
2指導學生自讀,學會自主學習文言文;
3學習本文簡潔洗煉、畫龍點睛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1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戚戚”“期”“造”“儔”等詞語
2體會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
教學難點:“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兩句話的含義。
教學設想:這是一篇自讀文言文,放手給學生,指導學生自讀。(相信學生,讓每個學生真正動起來)
本文是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可與《老舍自傳》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陶淵明的詩歌《飲酒》導入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一) 朗讀
1學生自由讀
力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并標出讀不準的字和把握不準的節奏。
2指名讀課文
正音:好 慕 嗜 輒 曾不 吝 褐 簞 晏如 黔 汲 儔 銜觴 歟 屢 婁
3教師范讀
提醒學生注意節奏及感情
4學生齊讀
中速,讀出感情。
(二)理解
1同桌合作,譯讀課文,要求結合注釋,逐句翻譯,并標出疑難詞句。
2檢查下列詞語解釋:
何許:什么地方。許,處所。 詳:詳細地知道。
以為:以之為,把它作為。 嗜:喜愛,愛好。
或:有時。 造:往,到。
輒:就。 期:期望。
吝情:舍不得。 蕭然:空寂。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瓢:飲水用具。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儔:輩,同類。
戚戚:憂愁的樣子。 若人:這樣的人,指黔婁。
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贊;傳記 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銜觴:口銜酒杯,指飲酒。觴,酒杯
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終,終了,結束。
曾不:竟不。曾,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
會意:對書中的精神實質有所領會。會,領會,體會。
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不求甚解:不追求過細的理解。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執著于對一字一句的解釋,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實質。
3重點句子翻譯
(1) 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歡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2)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
(3) 造飲輒醉,期在必醉。--(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
(4)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5)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三) 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試誦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三、尋讀課文
①小組活動,準備發言;②班級交流,歸納要點。
問題提示:
1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以“通過讀課文,我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是從------句看出來的”句式說話。)
2“不”字為本文眼目,試品析。
3本文語言簡潔洗煉,寫人物、抓住特點,寥寥幾筆,栩栩如生。試找出。
4你還有什么收獲,拿出來共享。
四、議讀課文
①學生辯論;②教師小結。
議讀話題:
1《五柳先生傳》是作者陶淵明的自傳嗎?說說你的看法。(補充了解陶淵明的生平)
2應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讀書有心得體會時,便沉溺于書中而忘記了飲食。這形象地說明了前文中的“好讀書”是真正的喜愛讀書,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而不是為了追求名利。3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這說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節,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節置之腦后,在醉鄉中使心靈的波瀾得到平靜,得到解脫,是一位獨立于世的高風亮節之人。
4什么叫做"贊"?第一段記敘性的文字稱作什么?
五、比讀拓展:
《五柳先生傳》《老舍自傳》都是人物傳記,可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
老舍自傳(有改動)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思考題:
1、 東晉以后,許多文人很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中國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比較閱讀,想一想兩篇傳記在思想個性、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2、《論語》上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小孩需要培養,中有沉重的工作壓力,所以有人把四十歲的人比喻成挑著雞蛋進城的鄉巴佬,東躲西閃,戰戰兢兢,生怕打翻擔子。仔細觀察你的一些長輩,看看他們在四十歲時的思想感情、精神狀態是怎樣的?(課后思考,并認真觀察,選擇其中的一位,結合年齡特征,把他或她寫入你的日記。)
六、模仿遷移:
抓住特點,體現個性,抒發感情,以一種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的評價方式,寫一篇200左右的自傳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边@個句子補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傳中。
七、板書:
生 活 ------ 貧 窮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愛 好------- 讀書 嗜酒 著文章 不戚戚于貧賤,
性 格-------- 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 不汲汲于富貴
精 神---------安貧樂道
八、教學反饋: